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5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5-25页 |
2.1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 第15-20页 |
2.1.1 甲状腺癌的分子机制 | 第15-16页 |
2.1.2 一般临床特征 | 第16页 |
2.1.3 病理特点 | 第16-18页 |
2.1.3.1 组织学亚型 | 第16-17页 |
2.1.3.2 基本病理特点 | 第17-18页 |
2.1.4 甲状腺功能检查特点 | 第18-20页 |
2.1.4.1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 第18-19页 |
2.1.4.2 其他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 第19-20页 |
2.2 伴有2型糖尿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 第20-24页 |
2.2.1 一般临床特征 | 第20页 |
2.2.2 病理特点 | 第20-21页 |
2.2.3 相关机制 | 第21-22页 |
2.2.4 甲状腺功能检查特点 | 第22-24页 |
2.2.4.1 总体变化趋势 | 第22页 |
2.2.4.2 变化原因 | 第22-24页 |
2.3 总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3.2.1 病史采集 | 第25-26页 |
3.2.2 资料分组 | 第26页 |
3.2.3 检测方法和仪器 | 第26页 |
3.2.4 参考值 | 第26页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26-27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7-35页 |
4.1 一般临床特征 | 第27-28页 |
4.2 病理特点 | 第28-33页 |
4.2.1 两组患者病理特点的比较 | 第28-31页 |
4.2.2 包膜侵犯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4.2.3 脉管或神经侵犯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4.3 甲状腺功能检查情况 | 第33-35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5-39页 |
5.1 伴有2型糖尿病组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一般临床特征 | 第35-36页 |
5.2 伴有2型糖尿病组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病理特点 | 第36-37页 |
5.3 伴有2型糖尿病组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情况 | 第37-3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附录1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八版分化型甲状腺癌分期标准 | 第49-50页 |
附录2 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