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固相微萃取技术简介 | 第11页 |
| 1.2 SPME技术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 1.3 SPME萃取形式的发展及探针的制备 | 第12-13页 |
| 1.3.1 SPME萃取形式的发展 | 第12-13页 |
| 1.3.2 SPME探针的制备方法 | 第13页 |
| 1.4 用于制备SPME探针涂层的材料 | 第13-17页 |
| 1.4.1 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 第14-15页 |
| 1.4.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材料 | 第15-16页 |
| 1.4.3 多孔炭材料 | 第16-17页 |
|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不同孔结构的多孔有机聚合物SPME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 第19-33页 |
| 2.1 前言 | 第19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 2.2.1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 2.2.2 实验所需仪器 | 第20页 |
| 2.2.3 不同孔结构POPs材料的制备 | 第20-21页 |
| 2.2.4 POPs-SPME探针的制备 | 第21页 |
| 2.2.5 样品制备 | 第21页 |
| 2.2.6 SPME流程 | 第21-22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8页 |
| 2.3.1 POPs材料表征 | 第22-26页 |
| 2.3.2 POPs-SPME涂层探针吸附性能比较 | 第26-28页 |
| 2.4 探针吸附条件的优化 | 第28-30页 |
| 2.4.1 萃取时间的优化 | 第29页 |
| 2.4.2 萃取温度的优化 | 第29页 |
| 2.4.3 解析条件优化 | 第29页 |
| 2.4.4 NaCl浓度优化 | 第29-30页 |
| 2.5 分析方法评估 | 第30-3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8-氨基辛酸掺杂UIO-66SPME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 第33-43页 |
| 3.1 前言 | 第33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 3.2.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 3.2.2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 3.2.3 UIO-66和Am-UIO-66的合成 | 第34-35页 |
| 3.2.4 SPME探针的制备 | 第35页 |
| 3.2.5 SPME流程 | 第35页 |
| 3.2.6 样品制备 | 第3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 3.3.1 材料表征 | 第35-38页 |
| 3.3.2 材料吸附性能的评估 | 第38-40页 |
| 3.4 分析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 3.4.1 萃取时间优化 | 第40页 |
| 3.4.2 萃取温度优化 | 第40-41页 |
| 3.4.3 解析条件优化 | 第41页 |
| 3.4.4 盐浓度优化 | 第41页 |
| 3.5 分析方法评估 | 第41-4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花状MgO&C复合材料SPME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 第43-53页 |
| 4.1 前言 | 第43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 4.2.1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 4.2.2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 4.2.3 花状MgO&C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44-45页 |
| 4.2.4 SPME探针的制备 | 第45页 |
| 4.2.5 SPME流程 | 第45页 |
| 4.2.6 样品制备 | 第45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 4.3.1 材料表征 | 第45-48页 |
| 4.3.2 吸附性能评估 | 第48-49页 |
| 4.4 分析条件的优化 | 第49-51页 |
| 4.4.1 萃取时间优化 | 第49页 |
| 4.4.2 萃取温度优化 | 第49-50页 |
| 4.4.3 解析条件优化 | 第50-51页 |
| 4.5 分析方法评估 | 第51-5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