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特点第13-18页
        1.1.1 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特点第14-18页
    1.2 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8-28页
        1.2.1 钢管约束混凝土柱静力及滞回性能第18-24页
        1.2.2 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柱静力及滞回性能第24-25页
        1.2.3 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柱静力及滞回性能第25-28页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8-31页
        1.3.1 研究方法第28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8-31页
第二章 圆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中长柱滞回性能研究第31-70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试验设计第31-36页
        2.2.1 试件设计第31-33页
        2.2.2 试件制作第33页
        2.2.3 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案第33-36页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6-55页
        2.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第36-40页
        2.3.2 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第40-45页
        2.3.3 荷载-应力应变曲线第45-46页
        2.3.4 耗能性能分析第46-51页
        2.3.5 试件强度退化分析第51-52页
        2.3.6 试件刚度退化分析第52-55页
    2.4 有限元模型及分析方法第55-63页
        2.4.1 材料本构关系第55-58页
        2.4.2 网格划分及接触第58-60页
        2.4.3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第60页
        2.4.4 有限元与试验对比第60-61页
        2.4.5 参数分析第61-63页
    2.5 恢复力模型第63-69页
        2.5.1 恢复力模型简介第63-65页
        2.5.2 骨架曲线第65-67页
        2.5.3 加卸载规则第67页
        2.5.4 恢复力曲线与试验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对比第67-69页
    2.6 结论第69-70页
第三章 方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中长柱滞回性能研究第70-96页
    3.1 引言第70页
    3.2 试验方案第70-73页
        3.2.1 试件设计第70-72页
        3.2.2 试件制作第72页
        3.2.3 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案第72-73页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3-89页
        3.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第73-79页
        3.3.2 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第79-82页
        3.3.3 荷载-应力应变曲线第82-84页
        3.3.4 耗能性能分析第84-85页
        3.3.5 试件强度退化分析第85-86页
        3.3.6 试件刚度退化分析第86-89页
    3.4 有限元模型及分析第89-93页
        3.4.1 材料本构关系第89页
        3.4.2 网格划分及接触第89-90页
        3.4.3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第90页
        3.4.4 有限元与试验对比第90-91页
        3.4.5 参数分析第91-93页
    3.5 恢复力模型第93-95页
        3.5.1 恢复力模型第93-94页
        3.5.2 恢复力曲线与试验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对比第94-95页
    3.6 结论第95-96页
第四章 圆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滞回性能研究第96-124页
    4.1 引言第96页
    4.2 试验设计第96-100页
        4.2.1 试件设计第96-98页
        4.2.2 试件制作第98页
        4.2.3 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案第98-100页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00-116页
        4.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第100-107页
        4.3.2 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第107-111页
        4.3.3 荷载-应力应变曲线第111-113页
        4.3.4 耗能性能分析第113-114页
        4.3.5 试件强度退化分析第114-115页
        4.3.6 试件刚度退化分析第115-116页
    4.4 有限元模型及分析第116-120页
        4.4.1 材料本构关系第116页
        4.4.2 网格划分及接触第116页
        4.4.3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第116-117页
        4.4.4 有限元与试验对比第117-118页
        4.4.5 参数分析第118-120页
    4.5 恢复力模型第120-122页
        4.5.1 恢复力模型第120-121页
        4.5.2 恢复力曲线与试验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对比第121-122页
    4.6 结论第122-124页
第五章 方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滞回性能研究第124-151页
    5.1 引言第124页
    5.2 试验方案第124-127页
        5.2.1 试件设计第124-126页
        5.2.2 试件制作第126页
        5.2.3 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案第126-127页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7-145页
        5.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第127-134页
        5.3.2 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第134-138页
        5.3.3 荷载-应力应变曲线第138-140页
        5.3.4 耗能性能分析第140-141页
        5.3.5 试件强度退化分析第141-142页
        5.3.6 试件刚度退化分析第142-145页
    5.4 有限元模型及分析第145-149页
        5.4.1 材料本构关系第145页
        5.4.2 网格划分及接触第145页
        5.4.3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第145页
        5.4.4 有限元与试验对比第145-146页
        5.4.5 参数分析第146-149页
    5.5 恢复力模型第149-150页
        5.5.1 恢复力模型第149页
        5.5.2 恢复力曲线与试验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对比第149-150页
    5.6 结论第150-151页
第六章 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设计方法第151-180页
    6.1 引言第151页
    6.2 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承载力计算第151-156页
        6.2.1 CTSRC单向压弯构件承载力计算第153-154页
        6.2.2 STSRC单向压弯构件承载力计算第154-156页
    6.3 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第156-166页
        6.3.1 CTSRC短柱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第156-163页
        6.3.2 STSRC短柱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第163-166页
    6.4 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型钢含钢率第166-167页
    6.5 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第167-176页
        6.5.1 轴压比限值及影响因素第167-168页
        6.5.2 剪跨比λ≥2.0的圆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第168-172页
        6.5.3 剪跨比λ<2.0的圆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第172-173页
        6.5.4 剪跨比λ≥2.0的方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第173-176页
        6.5.5 剪跨比λ<2.0的方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第176页
    6.6 外包钢管径厚比第176-177页
    6.7 栓钉设置方法第177-178页
    6.8 小结第178-18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80-183页
    7.1 主要结论第180-182页
    7.2 展望第182-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19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92-193页
致谢第193-194页
附录第194-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配型钢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剪切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线虫及细胞的高能中子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