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中亚楚河流域水与植被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11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存在问题第11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1-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3-19页
    2.1 自然地理背景特征第13-14页
    2.2 中亚及楚河流域土地利用第14-17页
    2.3 跨界水资源矛盾争端第17-19页
第三章 数据源及研究方法第19-24页
    3.1 主要数据源介绍第19-20页
        3.1.1 Landsat影像数据第19页
        3.1.2 MODIS数据第19-20页
        3.1.3 其它辅助数据第20页
    3.2 研究方法第20-24页
        3.2.1 像元分解模型法第20-21页
        3.2.2 植被指数法第21-22页
        3.2.3 植被变化趋势模型第22-23页
        3.2.4 水体提取指数第23-24页
第四章 楚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第24-32页
    4.1 植被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第24-28页
        4.1.1 植被时空分布特征第24页
        4.1.2 植被时空覆盖分级第24-26页
        4.1.3 植被时空变化趋势第26-28页
    4.2 植被时空覆盖分析第28-32页
        4.2.1 植被覆盖上下游差异第28-29页
        4.2.2 植被覆盖季节差异第29-32页
第五章 楚河流域水系分布及河道水面变化第32-54页
    5.1 楚河流域水系分布第32页
    5.2 年内流域水面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第32-42页
        5.2.1 全流域水面变化特征第32-33页
        5.2.2 重点区水面随时间变化情况第33-42页
    5.3 年际流域水面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第42-54页
        5.3.1 重点区水面随时间变化情况第42-53页
        5.3.2 流域水面时间序列变化综合分析第53-54页
第六章 楚河流域水与植被协同变化特征解析第54-66页
    6.1 水与植被协同变化特征解析第54-55页
    6.2 生态系统弹性力评价第55-64页
        6.2.1 生态系统弹性力计算第55-56页
        6.2.2 生态系统弹性强度系数分析第56-60页
        6.2.3 生态系统弹性限度分析第60-62页
        6.2.4 生态系统弹性力分析第62-63页
        6.2.5 生态系统等级第63-64页
    6.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开发建议第64-6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9页
    7.1 结论与创新点第66-67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附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里木盆地西部克里阳剖面古近纪有孔虫生物地层及特提斯海退事件
下一篇:冠层叶方向分布获取方法及光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