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页 |
1.4 论文工作情况及主要工作量 | 第13-15页 |
2 华北地块北缘地质概况 | 第15-18页 |
2.1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5页 |
2.2 地层系统及岩浆活动 | 第15-16页 |
2.2.1 白乃庙岛弧岩带 | 第15-16页 |
2.2.2 华北克拉通北缘 | 第16页 |
2.3 华北地块北缘构造演化历史 | 第16-18页 |
3 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碱性岩浆岩带研究 | 第18-57页 |
3.1 岩体地质及样品特征 | 第18-27页 |
3.1.1 岩体空间分布及地质特征 | 第18-21页 |
3.1.2 样品特征 | 第21-25页 |
3.1.3 岩体变形特征 | 第25-27页 |
3.2 实验方法及测试结果 | 第27-47页 |
3.2.1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3.2.1.1 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测试 | 第27页 |
3.2.1.2 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 | 第27页 |
3.2.1.3 全岩Rb-Sr和Sm-Nd同位素分析 | 第27-28页 |
3.2.1.4 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 | 第28页 |
3.2.2 测试结果 | 第28-47页 |
3.2.2.1 锆石U-Pb年代学结果 | 第28-32页 |
3.2.2.2 主微量元素组成 | 第32-38页 |
3.2.2.3 Sr-Nd同位素组成 | 第38-42页 |
3.2.2.4 Lu-Hf同位素组成 | 第42-47页 |
3.3 华北北缘碱性岩浆岩带侵位时代及岩石成因 | 第47-53页 |
3.3.1 华北北缘碱性岩浆岩带侵位时代 | 第47-49页 |
3.3.2 华北北缘碱性岩浆岩带成因 | 第49-53页 |
3.4 华北北缘泥盆纪碱性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与陆壳生长 | 第53-57页 |
3.4.1 华北北缘泥盆纪碱性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 | 第53-56页 |
3.4.2 华北北缘岩石圈地幔组成和地壳生长 | 第56-57页 |
4 赤峰解放营子地区泥盆纪火山岩时代、岩石组合及构造变形的初步研究 | 第57-66页 |
4.1 泥盆纪火山岩时代的厘定及岩石组合特征 | 第57-61页 |
4.1.1 泥盆纪火山岩时代的厘定 | 第57-58页 |
4.1.2 泥盆纪火山岩岩石组合特征 | 第58-61页 |
4.2 赤峰解放营子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 第61-66页 |
4.2.1 赤峰解放营子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 第61-62页 |
4.2.2 构造变形时代研究 | 第62-65页 |
4.2.3 区域构造变形动力学机制探讨 | 第65-66页 |
5 结语 | 第66-68页 |
5.1 本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及认识 | 第66页 |
5.2 对华北北缘泥盆纪时期构造演化的一些认识 | 第66-67页 |
5.3 不足及今后工作的打算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附录 | 第79-113页 |
1 附表 | 第79-113页 |
2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