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农村精准扶贫中贫困户识别问题研究--以绵阳市7个县市区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言第11-3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1.3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9页
        1.2.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2.2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 创新点与不足第19-20页
        1.3.1 创新点第19页
        1.3.2 不足之处第19-20页
    1.4 研究现状第20-34页
        1.4.1 贫困内涵的演变第20-22页
        1.4.2 精准扶贫第22-24页
        1.4.3 贫困的识别与测度第24-30页
        1.4.4 研究现状述评第30-34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34-3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34-35页
        2.1.1 贫困第34页
        2.1.2 精准扶贫第34-35页
        2.1.3 多维贫困第35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35-39页
        2.2.1 循证理论第35-36页
        2.2.2 多维贫困理论第36-37页
        2.2.3 人力资本理论第37-39页
3 我国贫困识别的现状分析第39-43页
    3.1 贫困线识别标准的演变第39-40页
    3.2 现阶段贫困识别过程第40-41页
    3.3 贫困识别存在的问题第41-43页
4 绵阳市农户的多维贫困研究第43-68页
    4.1 数据来源和区域概况第43-46页
        4.1.1 数据来源第43-44页
        4.1.2 区域概况第44-46页
    4.2 多维贫困识别体系的建立第46-52页
        4.2.1 建立的具体依据及原则第46-47页
        4.2.2 指标构成和临界值的选取第47-52页
    4.3 样本数据的一般性统计第52-56页
        4.3.1 年龄结构第53页
        4.3.2 劳动力分配第53-54页
        4.3.3 受教育程度第54-55页
        4.3.4 收入情况第55-56页
    4.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的评价第56-65页
        4.4.1 适用性分析第57-60页
        4.4.2 确定主成分第60-62页
        4.4.3 各指标权重第62-65页
    4.5 分析与讨论第65-68页
5 结论与建议第68-76页
    5.1 研究结论第68-69页
    5.2 对策建议第69-76页
        5.2.1 多维度识别贫困,提升精准识别准确率第70-71页
        5.2.2 适时提高贫困线,完善识别动态调整机制第71-73页
        5.2.3 因地制宜选取识别指标,制定特色扶贫措施第73-74页
        5.2.4 丰富识别扶贫主体,提倡多元主体参与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附录第81-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绵阳市乡村建设模式及评价研究
下一篇:绵阳市农业企业合作经营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