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仪的研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2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方法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 第13-18页 |
2.1 测试方法的类型 | 第13-14页 |
2.1.1 恒定法 | 第13页 |
2.1.2 等速法 | 第13-14页 |
2.2 压缩性能的评价指标 | 第14-15页 |
2.3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仪总体方案设计 | 第15-17页 |
2.3.1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需求分析 | 第15页 |
2.3.2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仪的测试平台设计 | 第15-16页 |
2.3.3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仪控制方式设计 | 第16-17页 |
2.3.4 仪器的指标设计 | 第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仪控制系统设计 | 第18-37页 |
3.1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仪控制系统原理 | 第18页 |
3.2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仪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18-26页 |
3.2.1 传动装置的选取 | 第18-21页 |
3.2.2 压力传感器的选取 | 第21-22页 |
3.2.3 控制模块的选取 | 第22-24页 |
3.2.4 控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24-26页 |
3.3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26-29页 |
3.3.1 控制系统的软件工作流程 | 第26-27页 |
3.3.2 ADC采集压力信息 | 第27页 |
3.3.3 电动缸的数据传输及参数设置 | 第27-29页 |
3.3.4 压力传感器的标定 | 第29页 |
3.4 上位机与控制系统间的通讯 | 第29-35页 |
3.4.1 串行通信方式选择 | 第29-30页 |
3.4.2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 第30-31页 |
3.4.3 串行通信的参数介绍 | 第31页 |
3.4.4 仪器的通信协议 | 第31-32页 |
3.4.5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32-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仪应用软件设计 | 第37-52页 |
4.1 软件架构的选取 | 第37-38页 |
4.2 应用软件模块的结构 | 第38页 |
4.3 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搭建 | 第38-39页 |
4.4 数据库设计 | 第39-44页 |
4.4.1 数据库的选取 | 第39-40页 |
4.4.2 数据库访问方法介绍 | 第40-42页 |
4.4.3 数据库的连接 | 第42-43页 |
4.4.4 数据表的设计 | 第43-44页 |
4.5 界面设计 | 第44-49页 |
4.5.1 用户登录界面 | 第45-46页 |
4.5.2 应用软件主界面 | 第46-48页 |
4.5.3 历史数据查询界面 | 第48-49页 |
4.6 实时曲线的绘制 | 第49-50页 |
4.7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指标的计算 | 第50-51页 |
4.7.1 定压法的指标计算 | 第50-51页 |
4.7.2 等速法的指标计算 | 第5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仪器调试与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 | 第52-56页 |
5.1 仪器调试 | 第52-54页 |
5.2 非织造布压缩性能测试 | 第54页 |
5.3 仪器的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6.1 总结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