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判断、趣味展演与场域建构--青年群体微信社会化阅读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言 | 第8-29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一)、国内外社会化阅读研究 | 第10-18页 |
(二)、场域理论 | 第18-23页 |
(三)、趣味研究 | 第23-24页 |
四 研究设计 | 第24-2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26-27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2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一章 青年微信社会化阅读行为分析 | 第29-43页 |
一 参与调查者的基本特征 | 第29-31页 |
二 青年微信社会化阅读行为概况 | 第31-41页 |
(一)、阅读习惯 | 第32-35页 |
(二)、阅读偏好 | 第35-39页 |
(三)、社交行为 | 第39-41页 |
三 青年微信社会化阅读特点 | 第41-43页 |
(一)、浏览式“浅阅读” | 第41页 |
(二)、突出的个人旨趣和社交推荐 | 第41-42页 |
(三)、阅读中的低成本社交 | 第42-43页 |
第二章 青年微信社会化阅读的内容和趣味 | 第43-53页 |
一 内容筛选:个人趣味与社交关系 | 第43-47页 |
(一)、“二律背反”中的阅读趣味 | 第43-46页 |
(二)、经由社交关系筛选的内容 | 第46-47页 |
二 趣味判断:“权威发布机构”与“隐性意见领袖” | 第47-49页 |
(一)、趣味判断中的“权威发布机构” | 第47-48页 |
(二)、趣味判断中的“隐形意见领袖” | 第48-49页 |
三 想象中的趣味共同体 | 第49-53页 |
(一)、青年趣味共同体与代际趣味差异 | 第50-51页 |
(二)、社交关系下的趣味共同体构建 | 第51-53页 |
第三章 青年微信社会化阅读中的趣味展演 | 第53-61页 |
一 趣味展演的内容 | 第53-56页 |
(一)、展演中的身份认同与想象 | 第53-55页 |
(二)、展演的自我小众化 | 第55-56页 |
二 趣味展演的策略 | 第56-59页 |
(一)、展演的频率:“禁欲”分享主义 | 第57-58页 |
(二)、展演的对象:转变的“人设” | 第58-59页 |
三 趣味社交中的圈层区隔与关系固化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微信社会化阅读场域的建构 | 第61-72页 |
一 微信社会化阅读场域的构建 | 第62-65页 |
(一)、权力场域:规范与限制 | 第63-64页 |
(二)、经济场域:经由阅读量的控制 | 第64-65页 |
二 微信社会化阅读场域结构 | 第65-67页 |
(一)、内容生产者:机构与个人 | 第65-66页 |
(二)、场域结构:经济与象征资本之争 | 第66-67页 |
三 微信社会化阅读场域中的惯习 | 第67-72页 |
(一)、职业眼光:排他的平庸 | 第68-69页 |
(二)、快速思维:“快思手”特权 | 第69-70页 |
(三)、内部循环:“照镜子游戏”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受访者名录及资料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