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SAR的输电通道地形形变提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InSAR技术基础 | 第17-25页 |
2.1 InSAR技术原理 | 第17-20页 |
2.2 DInSAR技术原理 | 第20-23页 |
2.3 DORIS软件DInSAR处理流程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 | 第25-37页 |
3.1 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模型 | 第25-28页 |
3.2 公共主图像选取算法 | 第28-30页 |
3.3 永久散射体识别算法 | 第30-32页 |
3.3.1 基于振幅信息 | 第30-31页 |
3.3.2 基于相位信息 | 第31-32页 |
3.3.3 基于图像相干性 | 第32页 |
3.4 综合相干系数主图像选取实验 | 第32-34页 |
3.5 PS点识别方法效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3D不规则网络相位解缠技术研究 | 第37-59页 |
4.1 相位解缠模型 | 第37-39页 |
4.2 二维相位解缠方法 | 第39-42页 |
4.2.1 基于路径跟踪 | 第39-40页 |
4.2.2 基于最小范数 | 第40-41页 |
4.2.3 网络规划 | 第41-42页 |
4.3 PSInSAR三维不规则网络相位解缠方法 | 第42-51页 |
4.3.1 基于网络平差法的相位提取 | 第42-44页 |
4.3.2 3-D相位解缠 | 第44-46页 |
4.3.3 LAMBDA方法 | 第46-51页 |
4.4 三维相位解缠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4.4.1 线性形变速率 | 第52-55页 |
4.4.2 高程修正值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PSInSAR技术在输电走廊地区形变提取 | 第59-79页 |
5.1 研究区域及实验数据 | 第59-61页 |
5.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9-60页 |
5.1.2 实验数据介绍 | 第60-61页 |
5.2 差分干涉处理 | 第61-64页 |
5.2.1 主图像选取 | 第61-62页 |
5.2.2 差分干涉结果 | 第62-64页 |
5.3 PSInSAR形变提取 | 第64-78页 |
5.3.1 PS点识别与组网 | 第64-66页 |
5.3.2 PS相位解缠与形变提取 | 第66-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