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11-17页 |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 | 第11-13页 |
1.2.2 电荷转移机理 | 第13-15页 |
1.2.3 鳌合荧光增强机理 | 第15-16页 |
1.2.4 C=N异构化作用 | 第16-17页 |
1.3 含咔唑基团的识别进展 | 第17-21页 |
1.3.1 含有咔唑基团的荧光识别探针 | 第18页 |
1.3.2 含有咔唑基团的阳离子探针 | 第18-21页 |
1.3.3 含咔唑基团的pH探针 | 第21页 |
1.4 含二茂铁基团的识别进展 | 第21-31页 |
1.4.1 含二茂铁基团的电化学传感器 | 第22-23页 |
1.4.2 含二茂铁基团的荧光传感器 | 第23-31页 |
1.4.3 含二茂铁基团的生物分子探针 | 第31页 |
1.5 含其他荧光基团探针对H_2S识别的研究 | 第31-34页 |
1.5.1 通过还原-N_3识别H_2S | 第31-32页 |
1.5.2 通过裂解苯磺酰胺识别H_2S | 第32-33页 |
1.5.3 通过还原-NO_2识别H_2S | 第33-34页 |
1.6 本文选题依据 | 第34-35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第二章 二茂铁咔唑、吲哚、吡咯类吖嗪化合物的合成及识别分析 | 第42-71页 |
2.1 引言 | 第4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2-51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2.2.2 实验原料 | 第44-45页 |
2.2.3 二茂铁咔唑、吲哚及吡咯类吖嗪化合物的合成 | 第45-49页 |
2.2.4 配体4b作为传感器检测的准备工作 | 第49-5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8页 |
2.3.1 配体4b在紫外光谱中的识别性能研究 | 第51-54页 |
2.3.2 配体4b在荧光光谱中的识别性能研究 | 第54-56页 |
2.3.3 配体4b对pH响应的光谱研究 | 第56-60页 |
2.3.4 配体4b在电化学中的识别性能研究 | 第60-62页 |
2.3.5 配体取代基不同以及共轭程度对光学效应的影响 | 第62-65页 |
2.3.6 ~1HNMR机理的研究 | 第65-6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第三章 二茂铁咔唑类H_2S探针的合成及识别分析 | 第71-87页 |
3.1 引言 | 第7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1-75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72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72-73页 |
3.2.3 含有二茂铁咔唑基团的H_2S探针的合成 | 第73-75页 |
3.2.4 配体12a作为化学传感器的测试方法 | 第7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4页 |
3.3.1 配体12a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识别性能研究 | 第75-77页 |
3.3.2 配体12a在荧光光谱中的识别性能研究 | 第77-80页 |
3.3.3 配体12a的电化学识别性能研究 | 第80-82页 |
3.3.4 配体12a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82-84页 |
3.3.5 机理验证 | 第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