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5-16页 |
希腊字符 | 第16-17页 |
下标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0页 |
1.2 微通道乳化的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1.2.1 微通道的制备 | 第20-21页 |
1.2.2 无量纲参数 | 第21-22页 |
1.2.3 相参数 | 第22页 |
1.3 微通道乳化的研究现状 | 第22-39页 |
1.3.1 单微通道乳化的实验研究现状 | 第22-31页 |
1.3.2 并行微通道乳化的实验研究现状 | 第31-39页 |
1.4 微通道乳液液滴的应用现状 | 第39-44页 |
1.4.1 微颗粒的合成 | 第40-42页 |
1.4.2 微胶囊的合成 | 第42-43页 |
1.4.3 生物微流体 | 第43-44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44-45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二章 Y型单微通道乳化过程分析 | 第46-69页 |
2.1 引言 | 第46-48页 |
2.2 实验 | 第48-52页 |
2.2.1 实验系统 | 第48-49页 |
2.2.2 工作流体 | 第49-50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2.2.4 数据测量 | 第51-52页 |
2.3 CFD仿真两相流 | 第52-55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5页 |
2.4.1 液滴生成过程 | 第55-57页 |
2.4.2 典型流动模式分析 | 第57-58页 |
2.4.3 液滴尺寸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2.4.4 液滴长度预测模型 | 第61-64页 |
2.4.5 液滴体积预测模型 | 第64-6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5-69页 |
第三章 分叉树状分配-集合器流体分布CFD研究 | 第69-85页 |
3.1 引言 | 第69-71页 |
3.2 数值模型 | 第71-76页 |
3.2.1 多尺度分配/集合器 | 第71-72页 |
3.2.2 网格独立性 | 第72-73页 |
3.2.3 仿真流体 | 第73-74页 |
3.2.4 CFD方法与实现 | 第74-7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76-83页 |
3.3.1 流体分布不均匀性影响因素 | 第77-79页 |
3.3.2 流体分布不均匀性预测模型 | 第79-8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四章 几何构型对树状接触器单分散性乳液制备的影响 | 第85-103页 |
4.1 引言 | 第85-87页 |
4.2 实验 | 第87-92页 |
4.2.1 实验系统 | 第87-90页 |
4.2.2 工作流体 | 第90-91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91-92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2-101页 |
4.3.1 并行化对乳液多分散性的影响 | 第92-95页 |
4.3.2 流体分布不均匀性对乳液多分散性的影响 | 第95-100页 |
4.3.3 乳液多分散性预测模型 | 第100-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流体物性对树状接触器单分散性乳液制备的影响 | 第103-120页 |
5.1 引言 | 第103-105页 |
5.2 实验 | 第105-106页 |
5.2.1 实验系统 | 第105页 |
5.2.2 工作流体 | 第105-106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8页 |
5.3.1 流体物性对乳液多分散性的影响 | 第107-110页 |
5.3.2 流体物性对乳液液滴浓度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5.3.3 纳米颗粒TiO)2对乳液多分散性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5.3.4 Oh的分析与预测 | 第116-118页 |
5.3.5 能量耗散率 | 第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0-124页 |
6.1 总结 | 第120-122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122-123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9-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附件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