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国外对“民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形成基础 | 第16-26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求理论 | 第16-18页 |
2.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 第18-20页 |
3.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 第20页 |
(二)实践基础 | 第20-22页 |
1.苏联社会主义的民生实践 | 第20-21页 |
2.国民党早期的民生实践 | 第21-22页 |
3.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民生实践 | 第22页 |
(三)继承发展 | 第22-26页 |
1.传统民本思想 | 第23页 |
2.近代民生理念 | 第23-26页 |
第三章 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演进历程 | 第26-40页 |
(一)建党到大革命时期:“斗争型”民生思想 | 第26-29页 |
1.“斗争型”民生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27页 |
2.“斗争型”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3.“斗争型”民生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29页 |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生存型”民生思想 | 第29-32页 |
1.“生存型”民生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30页 |
2.“生存型”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3.“生存型”民生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32页 |
(三)抗日战争时期:“保障型”民生思想 | 第32-36页 |
1.“保障型”民生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33页 |
2.“保障型”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3.“保障型”民生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35-36页 |
(四)解放战争时期:“改善型”民生思想 | 第36-40页 |
1.“改善型”民生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36页 |
2.“改善型”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6-39页 |
3.“改善型”民生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39-40页 |
第四章 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演进的特点 | 第40-46页 |
(一)继承性与发展性 | 第40-42页 |
1.继承性: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第40-41页 |
2.发展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第41-42页 |
(二)实践性与创新性 | 第42-43页 |
1.实践性:调查研究剖析民生问题 | 第42-43页 |
2.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 | 第43页 |
(三)现实性与针对性 | 第43-46页 |
1.现实性:现实世界中现实的人 | 第43-44页 |
2.针对性:实事求是的民生目标 | 第44-46页 |
第五章 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历史演进的当代启示 | 第46-52页 |
(一)提升民生工程的经济建设 | 第46-48页 |
(二)推动民生工程的政治建设 | 第48-49页 |
(三)加强民生工程的文化建设 | 第49页 |
(四)重视民生工程的社会建设 | 第49-50页 |
(五)促进民生工程的生态建设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