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4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1.2 LTE-Advanced系统概述 | 第19-21页 |
1.2.1 LTE-Advanced技术需求 | 第19-20页 |
1.2.2 LTE-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 | 第20-21页 |
1.3 CoMP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1 CoMP技术研究热点 | 第21-22页 |
1.3.2 CoMP技术产业现状 | 第22-23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3-24页 |
第二章 CoMP技术基本原理及预编码算法分析 | 第24-41页 |
2.1 CoMP技术概述 | 第24-25页 |
2.2 CoMP技术中的关键过程 | 第25-30页 |
2.2.1 CoMP应用场景 | 第25-27页 |
2.2.2 CoMP传输方案 | 第27-29页 |
2.2.3 CoMP反馈机制 | 第29-30页 |
2.3 CoMP联合处理中的预编码算法 | 第30-35页 |
2.3.1 CoMP-JP系统模型 | 第31-32页 |
2.3.2 JP迫零算法 | 第32-33页 |
2.3.3 JP块对角化算法 | 第33-34页 |
2.3.4 JP最大化信漏噪比算法 | 第34-35页 |
2.4 CoMP波束赋形中的预编码算法 | 第35-37页 |
2.4.1 CoMP-CB系统模型 | 第35-36页 |
2.4.2 CB迫零算法 | 第36-37页 |
2.4.3 CB最大化信漏噪比算法 | 第37页 |
2.5 CoMP预编码仿真分析 | 第37-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CoMP预编码中的矩阵运算设计与实现 | 第41-72页 |
3.1 SLNR算法中的矩阵运算算法分析 | 第41-49页 |
3.1.1 矩阵求逆概述 | 第41-42页 |
3.1.2 三角矩阵求逆 | 第42-43页 |
3.1.3 基于Cholesky分解的矩阵求逆 | 第43-44页 |
3.1.4 基于QR分解的矩阵求逆 | 第44-46页 |
3.1.5 主特征向量求解的求解 | 第46-49页 |
3.2 矩阵运算硬件设计基础 | 第49-55页 |
3.2.1 基于FPGA的硬件加速技术及其并行性分析 | 第50页 |
3.2.2 脉动(Systolic)阵列 | 第50-52页 |
3.2.3 SLNR算法中的定点化 | 第52-55页 |
3.3 三角矩阵求逆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55-57页 |
3.3.1 三角矩阵求逆的脉动阵列结构 | 第55-56页 |
3.3.2 三角求逆+矩阵乘法的脉动阵列结构 | 第56-57页 |
3.4 基于Cholesky分解的矩阵求逆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57-60页 |
3.4.1 Cholesky分解的脉动阵列 | 第57-58页 |
3.4.2 硬件实现 | 第58-60页 |
3.5 基于QR分解的矩阵求逆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60-68页 |
3.5.1 QR分解的脉动阵列 | 第60-61页 |
3.5.2 CORDIC算法及其硬件结构 | 第61-64页 |
3.5.3 基于CORDIC算法的QR分解硬件实现 | 第64-66页 |
3.5.3.1 改进的QR分解阵列 | 第64-65页 |
3.5.3.2 CORDIC算法的迭代次数选择 | 第65-66页 |
3.5.4 硬件实现 | 第66-68页 |
3.6 基于乘幂法的主特征向量求解 | 第68-7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CoMP无线通信系统总体设计与硬件实现 | 第72-91页 |
4.1 CoMP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链路设计方案 | 第72-81页 |
4.1.1 系统演示场景 | 第72页 |
4.1.2 CoMP系统关键技术设计方案 | 第72-75页 |
4.1.2.1 发射端数据传输模型 | 第73-75页 |
4.1.2.2 CSI反馈方案 | 第75页 |
4.1.3 物理层关键技术及实现 | 第75-80页 |
4.1.3.1 信道编译码 | 第76-77页 |
4.1.3.2 QAM调制解调 | 第77-78页 |
4.1.3.3 MIMO接收 | 第78-80页 |
4.1.4 CoMP系统链路仿真 | 第80-81页 |
4.2 CoMP无线通信系统硬件平台及其架构 | 第81-85页 |
4.2.1 系统硬件平台概述 | 第81-83页 |
4.2.2 基于多FPGA构建的片上网络多核架构 | 第83-85页 |
4.3 CoMP无线通信系统室内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85-90页 |
4.3.1 系统物理层全链路及NoC映射 | 第85-87页 |
4.3.2 测试框架及测试结果 | 第87-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