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6页 |
2.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本内涵 | 第14-21页 |
2.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来源 | 第14-15页 |
2.1.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含义与特征 | 第15-17页 |
2.1.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 第17-21页 |
2.2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 第21-26页 |
2.2.1 生态文明的含义与目标 | 第21-22页 |
2.2.2 生态文明的提出与兴起 | 第22-23页 |
2.2.3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 第23-26页 |
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6-38页 |
3.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 | 第26-29页 |
3.1.1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 第26页 |
3.1.2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增强 | 第26-27页 |
3.1.3 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加强 | 第27页 |
3.1.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体系化 | 第27-28页 |
3.1.5 生态文明执法监管不断加强 | 第28页 |
3.1.6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 第28-29页 |
3.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9-32页 |
3.2.1 气候变暖与森林面积减少 | 第29-31页 |
3.2.2 生态系统不断恶化 | 第31-32页 |
3.2.3 严重的土壤污染与水污染 | 第32页 |
3.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3.3.1 “全面发展”落实不到位与“协调发展”落实不到位 | 第33-34页 |
3.3.2 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脱节 | 第34页 |
3.3.3 生态创新技术的缺乏 | 第34-36页 |
3.3.4 公民对生态保护的认识不到位 | 第36页 |
3.3.5 发达国家污染产业对我国生态文明造成的压力 | 第36-38页 |
4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下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 第38-49页 |
4.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 | 第38-39页 |
4.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指导作用 | 第38-39页 |
4.1.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供了理论支持 | 第39页 |
4.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39-41页 |
4.2.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反思我国的生态危机 | 第39-40页 |
4.2.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一步思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系 | 第40-41页 |
4.2.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 第41页 |
4.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 第41-49页 |
4.3.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 第42-43页 |
4.3.2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43-45页 |
4.3.3 加强生态文明创新建设,实现生态技术创新 | 第45-46页 |
4.3.4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 第46-47页 |
4.3.5 抵御“生态侵略”,加强国际合作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