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煤层含气系统识别研究--以黔西上二叠统为例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Extended Abstract | 第8-12页 |
| 目录 | 第12-16页 |
| 图清单 | 第16-24页 |
| 表清单 | 第24-26页 |
| 1 绪论 | 第26-40页 |
| 1.1 选题意义 | 第26-27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27-34页 |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34-38页 |
| 1.4 创新点 | 第38页 |
| 1.5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38-40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40-49页 |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40页 |
| 2.2 地层特征及对比 | 第40-45页 |
| 2.3 区域构造及演化 | 第45-49页 |
| 3 上二叠统米兰科维奇旋回研究 | 第49-82页 |
| 3.1 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 | 第49-50页 |
| 3.2 研究区理想米氏旋回模拟信号研究 | 第50-52页 |
| 3.3 研究区上二叠统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 第52-66页 |
| 3.4 区域米氏旋回对比分析 | 第66-78页 |
| 3.5 米氏旋回与聚煤事件 | 第78-81页 |
| 3.6 小结 | 第81-82页 |
| 4 基于小波分析的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第82-114页 |
| 4.1 测井层序划分与对比 | 第82-88页 |
| 4.2 上二叠统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 | 第88-101页 |
| 4.3 基准面旋回划分与对比 | 第101-113页 |
| 4.4 小结 | 第113-114页 |
| 5 上二叠统多煤层含气系统及其沉积控制 | 第114-146页 |
| 5.1 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演化 | 第114-118页 |
| 5.2 短期旋回内的泥岩层和煤层的展布特征 | 第118-138页 |
| 5.3 多煤层含气系统的沉积控制因素分析 | 第138-142页 |
| 5.4 上二叠统多煤层含气系统的划分 | 第142-143页 |
| 5.5 小结 | 第143-146页 |
| 6 上二叠统多煤层含气系统识别 | 第146-165页 |
| 6.1 多煤层含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 第146-148页 |
| 6.2 层序地层与含气系统的关系 | 第148-151页 |
| 6.3 多煤层含气系统的识别方法 | 第151-164页 |
| 6.4 小结 | 第164-165页 |
| 7 结论 | 第165-1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9-179页 |
| 附图 | 第179-185页 |
| 作者简历 | 第185-18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