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全取代率下型钢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型钢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型钢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再生骨料混凝土微观特征研究第15-16页
    1.3 主要技术需求分析第16-1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SRRC粘结滑移推出试验第19-42页
    2.1 试验目的及内容第19页
    2.2 试件设计第19-21页
    2.3 试验原材料第21-23页
        2.3.1 再生混凝土第21-22页
        2.3.2 钢材第22-23页
    2.4 试件制作第23-25页
    2.5 试验加载及测量第25-30页
        2.5.1 加载方案第25-27页
        2.5.2 测量方案第27-30页
    2.6 试验结果第30-41页
        2.6.1 试验过程及裂缝开展第30-34页
        2.6.2 荷载-滑移曲线第34-38页
        2.6.3 型钢应变分布第38-41页
    2.7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型钢与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分析第42-56页
    3.1 粘结强度定义第42页
    3.2 粘结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第42-49页
        3.2.1 试验特征参数第42-44页
        3.2.2 再生混凝土强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第44-46页
        3.2.3 锚固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第46页
        3.2.4 保护层厚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第46-47页
        3.2.5 配钢率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第47-48页
        3.2.6 体积配箍率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第48-49页
    3.3 粘结强度计算第49-50页
    3.4 特征粘结强度回归值及对比分析第50-53页
    3.5 考虑粘结强度影响的设计建议第53-55页
    3.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全再生混凝土微观界面下粘结性能研究第56-64页
    4.1 全再生混凝土界面特性分析第56-59页
        4.1.1 再生骨料基本特性第56-58页
        4.1.2 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特征第58-59页
    4.2 全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影响下的粘结破坏过程第59-60页
    4.3 界面特性影响下的型钢全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机理第60-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 型钢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第64-95页
    5.1 全再生混凝土与型钢界面粘结应力研究第64-73页
        5.1.1 等效应变沿型钢埋置长度分布规律第64-66页
        5.1.2 等效应变分布曲线拟合第66-71页
        5.1.3 荷载上升段粘结应力分布第71-73页
        5.1.4 荷载下降段粘结应力分布第73页
    5.2 全再生混凝土与型钢界面粘结滑移研究第73-78页
        5.2.1 粘结滑移沿型钢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第73-76页
        5.2.2 粘结滑移分布曲线拟合第76-78页
    5.3 平均粘结应力与加载端滑移本构关系第78-89页
        5.3.1 特征滑移值第78-80页
        5.3.2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理论分析第80-82页
        5.3.3 平均粘结应力-加载端滑移本构模型第82-85页
        5.3.4 平均粘结应力-加载端滑移曲线回归值及对比分析第85-89页
    5.4 考虑位置变化的粘结应力-滑移曲线第89-93页
        5.4.1 不同锚固深度处的(?)?S曲线第89-90页
        5.4.2 位置函数的确定第90-92页
        5.4.3 考虑位置变化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第92-93页
    5.5 型钢全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破坏的三个阶段第93-94页
    5.6 本章小结第94-9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6.1 结论第95-96页
    6.2 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附录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能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集热/光伏面积优化匹配研究
下一篇: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火灾后偏压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