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1.2.2 认知MIMO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1.2.3 认知MIMO干扰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认知MIMO系统共信道干扰及其管理方法研究 | 第21-33页 |
2.1 认知MIMO频谱共享模型 | 第21-25页 |
2.1.1 认知MIMO点对点信道 | 第21-22页 |
2.1.2 认知MIMO广播信道 | 第22-24页 |
2.1.3 认知MIMO干扰网络 | 第24-25页 |
2.2 认知MIMO系统的共信道干扰 | 第25-26页 |
2.2.1 干扰对用户容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2 干扰的处理优先级 | 第26页 |
2.3 认知MIMO系统的干扰管理 | 第26-31页 |
2.3.1 干扰管理的关键问题 | 第26-27页 |
2.3.2 干扰管理的方法分类 | 第27页 |
2.3.3 不同方法的性能分析 | 第27-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认知MIMO点对点信道的干扰管理技术 | 第33-47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 | 第33-35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33-34页 |
3.2.2 问题描述 | 第34-35页 |
3.3 经典次优算法的对比分析 | 第35-40页 |
3.3.1 D-SVD算法 | 第35-36页 |
3.3.2 P-SVD算法 | 第36-38页 |
3.3.3 两个算法的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3.4 基于主用户空闲维度的部分投影算法 | 第40-42页 |
3.4.1 主用户空闲维度 | 第40-41页 |
3.4.2 部分投影算法设计 | 第41-42页 |
3.4.3 算法对比分析 | 第42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42-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认知MIMO广播信道的干扰管理技术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 | 第47-49页 |
4.3 经典线性预编码干扰管理算法 | 第49-50页 |
4.3.1 CR-BD算法 | 第49-50页 |
4.3.2 CR-SLNR算法 | 第50页 |
4.4 基于收发联合SLNR的分级干扰管理算法 | 第50-55页 |
4.4.1 主用户的干扰消除 | 第51-52页 |
4.4.2 次用户系统的干扰抑制 | 第52-53页 |
4.4.3 算法流程 | 第53-54页 |
4.4.4 算法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认知MIMO干扰网络的干扰管理技术 | 第59-71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59-60页 |
5.3 联合干扰对齐问题 | 第60-62页 |
5.3.1 问题描述 | 第60-61页 |
5.3.2 自由度的上界 | 第61页 |
5.3.3 可行性条件 | 第61-62页 |
5.4 基于交替最小化的联合干扰对齐算法 | 第62-66页 |
5.4.1 算法设计 | 第62-65页 |
5.4.2 算法流程 | 第65页 |
5.4.3 收敛性分析 | 第65页 |
5.4.4 适用性分析 | 第65-66页 |
5.5 仿真分析 | 第66-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束语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