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TiO_2的研究背景及进展 | 第10-11页 |
1.2 TiO_2的晶体结构及光致特性 | 第11-16页 |
1.2.1 TiO_2的晶体结构 | 第11-13页 |
1.2.2 TiO_2的光致特性 | 第13-16页 |
1.3 TiO_2的合成方法及形貌 | 第16-21页 |
1.3.1 TiO_2的合成方法 | 第16-18页 |
1.3.2 TiO_2的微观形貌 | 第18-21页 |
1.4 TiO_2的改性 | 第21-24页 |
1.4.1 染料敏化 | 第21-22页 |
1.4.2 离子掺杂 | 第22-23页 |
1.4.3 贵金属沉积 | 第23-24页 |
1.4.4 半导体复合 | 第24页 |
1.5 TiO_2的应用 | 第24-27页 |
1.5.1 防雾和自清洁涂层 | 第25页 |
1.5.2 污水处理 | 第25页 |
1.5.3 空气净化 | 第25-26页 |
1.5.4 光解水制氢 | 第26-27页 |
1.5.5 气敏传感器 | 第27页 |
1.6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 第28-32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2.1 Ti-Cu非晶合金 | 第29页 |
2.2.2 试剂 | 第29页 |
2.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9-32页 |
2.3.1 物相、化学元素分析 | 第29-30页 |
2.3.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0-31页 |
2.3.3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31页 |
2.3.4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1-32页 |
第三章N掺杂纳米金红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2-42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3.2.1 试样制备 | 第32-33页 |
3.2.2 材料分析及性能表征 | 第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3.3.1 物相组成 | 第33-34页 |
3.3.2 微观形貌 | 第34页 |
3.3.3 表面化学元素分析 | 第34-35页 |
3.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35-36页 |
3.3.5 光催化性能 | 第36-38页 |
3.3.6 热处理对金红石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多层纳米球锐钛矿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3页 |
4.2.1 试样制备 | 第43页 |
4.2.2 材料分析及性能表征 | 第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4.3.1 物相组成 | 第43-44页 |
4.3.2 微观结构 | 第44-45页 |
4.3.3 锐钛矿的形成机理 | 第45-46页 |
4.3.4 表面化学元素分析 | 第46-47页 |
4.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47-48页 |
4.3.6 光催化性能 | 第48-52页 |
4.3.7 热处理对锐钛矿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N、F共掺杂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6-67页 |
5.1 引言 | 第56-5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7页 |
5.2.1 试样制备 | 第57页 |
5.2.2 材料分析及性能表征 | 第5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5.3.1 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 | 第57-60页 |
5.3.2 表面化学元素分析 | 第60-62页 |
5.3.3 光催化性能 | 第62页 |
5.4 热处理对试样的影响 | 第62-65页 |
5.4.1 微观形貌与物相组成 | 第62-64页 |
5.4.2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64页 |
5.4.3 光催化性能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7-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