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8页 |
1.1 流变学介绍及发展 | 第8页 |
1.2 电流变材料介绍 | 第8-11页 |
1.2.1 电流变液(ERF)概念及发展 | 第8页 |
1.2.2 电流变弹性体(ERE)的发展和多样化 | 第8-11页 |
1.3 磁流变材料介绍 | 第11-12页 |
1.3.1 磁流变液 | 第11页 |
1.3.2 磁流变弹性体 | 第11-12页 |
1.4 电磁流变复合材料介绍 | 第12-16页 |
1.4.1 电磁流变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4.2 电磁流变复合材料协同响应机理 | 第14页 |
1.4.3 电/磁流变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5 钛酸钡材料的发展近况及改进 | 第16-24页 |
1.5.1 表面改性 | 第16-17页 |
1.5.2 掺杂改性 | 第17-24页 |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4-28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2章 Fe~(3+)梯度掺杂四方相钛酸钡粒子制备及表征方法 | 第28-40页 |
2.1 前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 Ba_(1-x)Fe_xTiO_3的制备过程 | 第28-29页 |
2.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3.1 形貌表征 | 第30-32页 |
2.3.2 晶相表征 | 第32-33页 |
2.3.3 组成分析 | 第33-36页 |
2.3.4 Ba_(1-x)Fe_xTiO_3的介电和磁导率分析 | 第36-37页 |
2.3.5 Ba_(1-x)Fe_xTiO_3的表面亲水性分析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Fe~(3+)梯度掺杂四方相钛酸钡粒子的电磁场响应性能研究 | 第40-48页 |
3.1 前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1-42页 |
3.2.2 Ba_(1-x)Fe_xTiO_3复合粒子/明胶含水弹性体的制备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3.3.1 Ba_(1-x)Fe_xTiO_3粒子的电磁场响应性能比较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4章 不同形貌的Fe~(3+)掺杂四方相钛酸钡粒子电磁响应性能比较 | 第48-60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8-49页 |
4.2.2 Ba_(0.90)Fe_(0.10)TiO_3的制备过程 | 第49-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4.3.1 形貌表征 | 第50-51页 |
4.3.2 晶相表征 | 第51-52页 |
4.3.3 组成分析 | 第52-54页 |
4.3.4 不同形貌的Ba_(0.90)Fe_(0.10)TiO_3的介电和磁导率分析 | 第54-55页 |
4.3.5 Ba_(0.90)Fe_(0.10)TiO_3的表面亲水性分析 | 第55-56页 |
4.3.6 Ba_(0.90)Fe_(0.10)TiO_3粒子的电磁场响应性能比较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全文总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