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地方政府合作障碍破解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第17-19页
        1.3.1 研究的思路第17页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7-18页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主要研究理论第19-23页
    2.1 治理理论第19-20页
    2.2 外部性理论第20页
    2.3 行为博弈理论第20-21页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3页
第三章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地方政府合作的障碍及原因分析第23-39页
    3.1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运行障碍第23-26页
        3.1.1 制度运行的地方保护限制第23-24页
        3.1.2 制度运行的区域竞争阻碍第24页
        3.1.3 制度运行中信息的不对称性第24-25页
        3.1.4 制度实施过程中互信承诺的缺乏第25-26页
        3.1.5 制度实施不全面第26页
    3.2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体制性障碍第26-30页
        3.2.1 政治体制第26-27页
        3.2.2 财税体制第27-29页
        3.2.3 社会体制第29-30页
    3.3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监督障碍第30-33页
        3.3.1 难以确定监督的主体第31页
        3.3.2 难以确定激励措施的选择第31-32页
        3.3.3 搭便车现象屡禁不止第32-33页
    3.4 形成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障碍的原因分析第33-39页
        3.4.1 传统的行政体制对地方政府合作理念的影响第34-35页
        3.4.2 地域上的分割管理对地方政府合作的限制第35-36页
        3.4.3 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缺乏足够的保障机制第36-39页
第四章 破解地方政府合作障碍的原则、任务与策略第39-47页
    4.1 破解合作障碍的基本原则第39-40页
        4.1.1 循序渐进原则第39页
        4.1.2 利益共享与公平原则第39-40页
        4.1.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第40页
        4.1.4 优势互补原则第40页
    4.2 破解合作障碍的主要任务第40-43页
        4.2.1 提升动力第40-41页
        4.2.2 激发活力第41-42页
        4.2.3 增强效率第42-43页
    4.3 破解合作障碍的策略第43-47页
        4.3.1 短期策略第43-44页
        4.3.2 中期策略第44页
        4.3.3 长期策略第44-47页
第五章 以制度创新来破解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性障碍第47-55页
    5.1 制度制定的行为主体方面第47-50页
        5.1.1 行为主体多元化第47-48页
        5.1.2 强调地方政府的话语权第48-49页
        5.1.3 在多元治理中鼓励理性博弈第49-50页
    5.2 完善跨区域水污染合作治理的制度第50-53页
        5.2.1 领导会晤制度第50-51页
        5.2.2 利益协商制度第51-52页
        5.2.3 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制度第52-53页
    5.3 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反馈第53-55页
        5.3.1 正向激励的保障措施第53-54页
        5.3.2 反向激励的保障措施第54-55页
第六章 以深化体制改革来破解地方政府合作的体制性障碍第55-63页
    6.1 政治体制方面第55-56页
        6.1.1 改革行政区划体制第55-56页
        6.1.2 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第56页
    6.2 财政体制方面第56-59页
        6.2.1 进一步明确政府间的事权划分第56-58页
        6.2.2 合理分配地方政府的财权和收入第58-59页
        6.2.3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第59页
    6.3 社会体制方面第59-63页
        6.3.1 加强与第三部门组织合作第59-61页
        6.3.2 培育公民社会第61-63页
第七章 以有效协调机制来破解地方政府合作的监督障碍第63-68页
    7.1 公开透明的信任机制第63-64页
        7.1.1 联席会议第63-64页
        7.1.2 政府互访第64页
    7.2 全面连通的信息机制第64-65页
        7.2.1 信息支撑机制第64-65页
        7.2.2 信息整合机制第65页
        7.2.3 信息服务机制第65页
    7.3 多元化的监督体系第65-68页
        7.3.1 立法监督第65-66页
        7.3.2 行政监督第66页
        7.3.3 社会监督第66-68页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第68-70页
    8.1 全文总结第68-69页
    8.2 研究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臭氧化组合工艺降解四溴双酚A特性及副产物控制
下一篇:食品安全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