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23页 |
1.2.1 激光合束的发展动态 | 第15-21页 |
1.2.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发展动态 | 第21-23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相干合束物理模型的提出 | 第24-31页 |
2.1 相干合束技术方案 | 第24-25页 |
2.2 光学衍射理论 | 第25-29页 |
2.2.1 基尔霍夫衍射 | 第25-27页 |
2.2.2 菲涅耳衍射 | 第27-28页 |
2.2.3 夫琅禾费衍射 | 第28-29页 |
2.3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LC-SLM相位调制数值模拟 | 第31-50页 |
3.1 LC-SLM的寻址方式 | 第31-34页 |
3.1.1 光寻址 | 第31-33页 |
3.1.2 电寻址 | 第33-34页 |
3.2 液晶指向矢分布的数值计算 | 第34-44页 |
3.2.1 理论分析 | 第34-36页 |
3.2.2 差分迭代法 | 第36-39页 |
3.2.3 有限元法 | 第39-44页 |
3.3 液晶指向矢与光寻址LC-SLM调相的关系 | 第44-49页 |
3.3.1 液晶指向矢与光波相移量的关系 | 第44-45页 |
3.3.2 光寻址LC-SLM的BSO特性 | 第45-47页 |
3.3.3 光寻址LC-SLM相位调制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光纤激光阵列光波特性的数值仿真 | 第50-66页 |
4.1 光传播特性 | 第50-56页 |
4.1.1 光纤基本参数 | 第50-52页 |
4.1.2 单模光纤特性 | 第52-54页 |
4.1.3 多模光纤特性 | 第54-56页 |
4.2 波长 1064nm红外光传输特性数值仿真 | 第56-58页 |
4.2.1 波长 1064nm红外光单模传输数值计算 | 第57页 |
4.2.2 波长 1064nm红外光单模传输模拟仿真 | 第57-58页 |
4.3 波长 450nm蓝光传输特性数值仿真 | 第58-62页 |
4.3.1 波长 450nm蓝光多模传输数值计算 | 第59页 |
4.3.2 波长 450nm蓝光多模传输模拟仿真 | 第59-62页 |
4.4 波长 450nm蓝光功率与相位调制的关系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相干合束影响因素的数值仿真 | 第66-79页 |
5.1 物理模型数值仿真 | 第66-67页 |
5.2 光纤激光阵列数目的数值仿真 | 第67-68页 |
5.3 波长 1064nm红外光光功率密度影响的数值仿真 | 第68-70页 |
5.4 光纤激光阵列排布影响的数值仿真 | 第70-76页 |
5.4.1 呈“十”字排列 | 第70-72页 |
5.4.2 正方形排列 | 第72-74页 |
5.4.3 正六边形排列 | 第74-76页 |
5.5 光纤几何参数影响的数值仿真 | 第76-78页 |
5.5.1 光纤纤芯半径 | 第76-77页 |
5.5.2 光纤纤芯间距 | 第77-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