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1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3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6-17页
2 研究综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31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2.1.1 旅游产业第17-19页
        2.1.2 城镇化第19页
    2.2 研究综述第19-27页
        2.2.1 关于城镇化第19-22页
        2.2.2 关于旅游业第22-25页
        2.2.3 城镇化与旅游第25-27页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31页
        2.3.1 系统论第27页
        2.3.2 协调发展理论第27-28页
        2.3.3 增长极理论第28-29页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31页
3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度评价模型的确立第31-37页
    3.1 确定测度方法第31-32页
    3.2 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计算第32-35页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2页
        3.2.2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2-34页
        3.2.3 确定指标权重第34-35页
    3.3 确立评价模型第35-36页
    3.4 耦合协调发展度等级划分第36-37页
4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7-63页
    4.1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现状第37-41页
        4.1.1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第37-40页
        4.1.2 城镇化发展现状第40-41页
    4.2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回归分析第41-47页
        4.2.1 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计算第41-44页
        4.2.2 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对比第44页
        4.2.3 回归分析第44-47页
    4.3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作用机制与实现途径第47-51页
        4.3.1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耦合作用机制第48-49页
        4.3.2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途径第49-51页
    4.4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第51-53页
        4.4.1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第51-52页
        4.4.2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度第52-53页
        4.4.3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第53页
    4.5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分析第53-63页
        4.5.1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分析第53-57页
        4.5.2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分析第57-62页
        4.5.3 小结第62-63页
5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对策第63-67页
    5.1 宏观方面第63-64页
        5.1.1 发挥政府引导、调控、监管作用,以产带城第63页
        5.1.2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城促产第63-64页
        5.1.3 加强产城合作第64页
    5.2 具体措施第64-67页
        5.2.1 优质协调地区第64-65页
        5.2.2 初级协调地区第65页
        5.2.3 轻度失调地区第65页
        5.2.4 中度失调地区第65-67页
6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PID的电热炉温度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