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的来源 | 第8-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研究内容与章节说明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梅节的生平和著作 | 第16-29页 |
第一节 梅节的生平 | 第16-20页 |
一、越南、北京求学和工作时期(1928年-1977年) | 第16-18页 |
二、迁居香港时期(1977年至今)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梅节的著作 | 第20-29页 |
一、《红学耦耕集》 | 第20-24页 |
二、《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 | 第24页 |
三、《金瓶梅词话》的“全校本”、“重校本”和“梦梅馆定本” | 第24-26页 |
四、《金瓶梅词话校读记》 | 第26-27页 |
五、《瓶梅闲笔砚——梅节金学文存》 | 第27-28页 |
六、《梅节手抄四朝绝句》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梅节对《金瓶梅词话》的校勘 | 第29-49页 |
第一节 金瓶梅词话校勘简述 | 第29-33页 |
一、施蛰存校点本《金瓶梅词话》 | 第29页 |
二、郑振铎校点《金瓶梅词话》 | 第29-30页 |
三、刘本栋校注、缪天华校阅《金瓶梅》 | 第30页 |
四、台湾增你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的《金瓶梅词话》 | 第30-31页 |
五、戴鸿森校点版《金瓶梅词话》 | 第31-32页 |
六、白维国、卜健《金瓶梅词话校注》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梅节对《金瓶梅词话》的校勘 | 第33-43页 |
一、传统校勘方法的精妙体现 | 第33-40页 |
二、深厚的旧学功底 | 第40-41页 |
三、精益求精的校勘态度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梅校本《金瓶梅词话》的价值 | 第43-49页 |
一、是迄今为止《金瓶梅词话》最全、最好的校本 | 第43-46页 |
二、梅校本对词话本的保存、普及和学术研究有促进作用 | 第46-48页 |
三、梅校本《金瓶梅词话》是梅节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梅节对《金瓶梅词话》作者的研究 | 第49-77页 |
第一节 前人对《金瓶梅》作者的研究 | 第49-68页 |
一、名士、钜公个人创作 | 第49-64页 |
二、集体创作说 | 第64-68页 |
第二节 梅节对《金瓶梅》作者的看法 | 第68-72页 |
一、对“名士”说提出质疑 | 第68-70页 |
二、提出《金瓶梅词话》是说书艺人的集体创作 | 第70-72页 |
第三节 梅节关于《金瓶梅》作者研究的价值 | 第72-77页 |
一、名士个人创作说和民间艺人集体创作说各自的缺陷 | 第72-74页 |
二、梅节关于《金瓶梅》作者研究的价值 | 第74-77页 |
第五章 梅节对《金瓶梅》版本的研究 | 第77-98页 |
第一节 前人对《金瓶梅》版本研究的概述 | 第77-85页 |
一、词话本初刻的时间 | 第77-80页 |
二、关于欣欣子序、廿公跋、东吴弄珠客序的问题 | 第80-81页 |
三、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是否为伪作 | 第81-83页 |
四、词话本和崇祯本的关系 | 第83-85页 |
第二节 梅节《金瓶梅》版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 第85-93页 |
一、《金瓶梅》词话本与说散本的关系 | 第85-91页 |
二、今本词话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为伪作 | 第91-93页 |
第三节 梅节《金瓶梅》版本研究的价值 | 第93-98页 |
一、梅节对第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证伪的价值 | 第93-94页 |
二、梅节对词话本与说散本关系研究的价值 | 第94-96页 |
三、梅节《金瓶梅》版本研究的意义 | 第96-98页 |
第六章 梅节关于《金瓶梅》成书时间的研究 | 第98-112页 |
第一节 前人对于《金瓶梅》成书时间的研究 | 第98-103页 |
一、嘉靖说 | 第98-100页 |
二、万历说 | 第100-102页 |
三、调和“嘉靖说”和“万历说”的说法 | 第102-103页 |
第二节 梅节关于《金瓶梅》成书年代的研究 | 第103-107页 |
一、从“新河凿成”和“南河南徙”考证《金瓶梅》成书于万历年间 | 第103-104页 |
二、用“禄命法”和“五虎遁”考证成书年代 | 第104-106页 |
三、《金瓶梅》成书的下限 | 第106-107页 |
第三节 梅节关于《金瓶梅》成书时间考证的价值 | 第107-112页 |
一、独辟蹊径、精准确切 | 第107-109页 |
二、功力深厚、考证严谨 | 第109-112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12-119页 |
第一节 梅节《金瓶梅》研究的价值 | 第112-115页 |
一、提供了一个迄今为止最好的《金瓶梅词话》校点本 | 第112-114页 |
二、实践了校勘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14页 |
三、将《金瓶梅》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研究向前推进 | 第114-115页 |
第二节 梅节的生活、身份对其《金瓶梅》研究的影响 | 第115-119页 |
一、所处地域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二、所处时代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三、人生经历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四、身份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