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株洲清水塘传统老工业区“绿色转型”规划路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理论意义第15页
        1.2.3 实践意义第15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1 关于传统老工业区第15-16页
        1.3.2 关于传统老工业区转型规划与建设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7-19页
        1.4.1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1.4.2 研究的框架第18-19页
    1.5 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传统老工业区转型规划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25页
    2.1 传统老工业区概念第20页
    2.2 传统老工业区的分类与体系第20页
    2.3 传统老工业区形成的历史脉络第20页
    2.4 传统老工业区普遍面临的问题第20-21页
    2.5 传统老工业区面临的新要求第21-22页
        2.5.1 生态经济时代背景下,推进产业转型的要求第21页
        2.5.2 民生和谐时代背景下,推进污染治理、保障民生安全的要求第21-22页
        2.5.3 科学发展可持续建设背景下,推进园区与城市布局的整体优化与协同发展的要求第22页
    2.6 理论基础第22-24页
        2.6.1 城市环境容量理论第22-23页
        2.6.2 生态经济理论第23页
        2.6.3 空间形态与管理理论第23页
        2.6.4 城市景观生态理论第23-24页
    2.7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清水塘工业区的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第25-47页
    3.1 发展历程第25-26页
    3.2 现状人口概况第26-29页
        3.2.1 现状的人口分布第26-27页
        3.2.2 人口就业特征第27页
        3.2.3 人口变化趋势第27-28页
        3.2.4 人口收入水平第28页
        3.2.5 人口密度分布第28-29页
    3.3 现状空间发展与土地利用特征概况第29-34页
        3.3.1 现状产业空间与土地利用特征第29-30页
        3.3.2 现状生活居住空间与土地利用特征第30-32页
        3.3.3 现状生态绿地空间与土地利用特征第32页
        3.3.4 小结第32-34页
    3.4 现状污染情况第34-39页
        3.4.1 土壤污染情况第34-35页
        3.4.2 水体污染情况第35-36页
        3.4.3 大气环境污染情况第36-39页
    3.5 现状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3.5.1 园区现有企业大多以粗放、高污染的传统产业为主,长期环境污染严重第39页
        3.5.2 园区现有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较短,结构单一,缺乏可持续性第39页
        3.5.3 园区现状传统企业办社会特征显著,综合服务能力和对外形象较差,品质缺失,缺乏吸引力第39-40页
        3.5.4 历版规划缺乏清晰的转型发展思路与规划实施路径,规划实施难度大第40页
    3.6 清水塘工业区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第40-42页
        3.6.1 国家战略政策区的划定为清水塘地区提供了转型的政策机遇第40-41页
        3.6.2 国家新一轮产业发展带动战略的机遇第41页
        3.6.3 省、市两级政府统一致力于建设清水塘地区成为生态科技新城新定位的机遇第41-42页
    3.7 清水塘老工业区转型规划的重点与难点第42-46页
        3.7.1 转型发展思路不统一第42页
        3.7.2 转型无动力第42-43页
        3.7.3 转型建设资金缺口大第43-44页
        3.7.4 转型涉及职工基数大第44-45页
        3.7.5 区域城市空间环境品质较差第45页
        3.7.6 现有历版传统规划缺乏弹性,可实施操作性差第45-46页
    3.8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国内外传统老工业区转型案例研究第47-53页
    4.1 国外案例研究第47-49页
        4.1.1 国鲁尔工业区转型案例第47-48页
        4.1.2 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转型案例第48-49页
    4.2 国内案例实践与启示第49-52页
        4.2.1 沈阳铁西区老工业区转型改造案例第49-51页
        4.2.2 上海桃浦工业区产业转型改造案例第51-52页
    4.3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构建清水塘工业区绿色转型规划路径第53-88页
    5.1 构建基础第53-57页
        5.1.1 清水塘绿色转型规划的内涵第53-55页
        5.1.2 总体战略目标与定位第55页
        5.1.3 总体发展思路第55-56页
        5.1.4 总体实施路径第56-57页
    5.2 路径一:研发展、寻动力--制定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对策第57-64页
        5.2.1 未来产业发展的格局与定位的研判第57-58页
        5.2.2 清水塘老工业区存量产业的转型的实施路径第58-60页
        5.2.3 清水塘老工业区增量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第60-63页
        5.2.4 清水塘老工业区替代产业的引导第63-64页
        5.2.5 小结第64页
    5.3 路径二:治污染、修生态--制定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对策第64-73页
        5.3.1 污染治理总体思路与原则第64-65页
        5.3.2 大气污染治理与修复对策第65-68页
        5.3.3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对策第68-70页
        5.3.4 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对策第70-73页
        5.3.5 小结第73页
    5.4 路径三:优布局、创活力--制定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优化调整对策第73-79页
        5.4.1 大幅提高城市生活性服务用地比例,增强城市活力第73-75页
        5.4.2 运用空间区位理论进行用地功能结构调整,注入经济活力第75-76页
        5.4.3 制定居民安置避险布局规划,保障社会活力第76-78页
        5.4.4 划定工业遗产保护区与制定再利用策略,重塑文化活力第78-79页
        5.4.5 小结第79页
    5.5 路径四:增弹性、强管理--制定规划单元弹性控制与实施保障对策第79-87页
        5.5.1 引入单元控制规划体系,增强规划可操作性第79-84页
        5.5.2 采用分步实施、及时评估、动态调整对策,增强规划适应性第84-86页
        5.5.3 构建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保障规划可实施性第86-87页
    5.6 小结第87-88页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附件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桩间锁扣摩擦分析的钢板桩刚度特性研究
下一篇:海南旅游度假区选址规划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