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物理学论文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土壤水热动态变化和小麦根系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热状况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4-18页
        1.2.1 地膜覆盖第14-15页
        1.2.2 秸秆覆盖第15-17页
        1.2.3 垄覆沟播栽培模式第17-18页
    1.3 土壤水热耦合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微根管(Minirhizotrons)技术在小麦根系生长上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20页
    2.2 试验设计第20-21页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1-23页
        2.3.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1页
        2.3.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第21-22页
        2.3.3 土壤温度的测定第22页
        2.3.4 小麦根系的测定第22-23页
        2.3.5 气象数据第23页
    2.4 数据统计分析第23-24页
第三章 秸秆和地膜覆盖模式下土壤水热动态分析第24-34页
    3.1 2011 ~ 2013 年冬小麦生长条件第24页
    3.2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第24-28页
        3.2.1 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水分分布的动态变化第24-26页
        3.2.2 不同降水年份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第26-27页
        3.2.3 不同覆盖模式对 0 ~ 100 cm 土壤储水量的影响第27-28页
    3.3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28-31页
        3.3.1 不同覆盖模式对日内土壤温度的影响第28-29页
        3.3.2 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日平均温度的动态变化第29-30页
        3.3.3 不同覆盖模式对>0 ℃积温的影响第30-31页
    3.4 讨论第31-32页
    3.5 结论第32-34页
第四章 利用 HYDRUS-1D 模型模拟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水热动态变化第34-45页
    4.1 HYDRUS-1D 模型应用第34-37页
        4.1.1 模型原理第34-35页
        4.1.2 模型模拟第35页
        4.1.3 边界条件与输入输出第35页
        4.1.4 参数率定第35页
        4.1.5 模型评价指标第35-37页
        4.1.6 水量平衡方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第37页
    4.2 模拟结果分析第37-41页
        4.2.1 模型标定第37-38页
        4.2.2 模型验证第38-40页
        4.2.3 模型适应性评价第40-41页
    4.3 小麦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和水量平衡分析第41-42页
    4.4 讨论第42-44页
    4.5 结论第44-45页
第五章 利用 HYDRUS-2/3D 模型模拟微立地条件下土壤水热动态变化第45-51页
    5.1 HYDRUS-2/3D 模型应用第45-46页
    5.2 不同覆盖模式下二维土壤水热耦合运移机制探讨第46-48页
        5.2.1 土壤水分含量第46-47页
        5.2.2 土壤水流速率和方向第47-48页
        5.2.3 土壤温度第48页
    5.3 讨论第48-49页
    5.4 结论第49-51页
第六章 不同覆盖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的形态指标及生长特性第51-57页
    6.1 不同覆盖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的形态变化第51-52页
    6.2 不同径级活根长和根尖数的动态变化第52-53页
    6.3 冬小麦根长密度和净生长速率的变化第53-55页
    6.4 讨论第55-56页
    6.5 结论第56-57页
研究进展与不足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氮素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
下一篇:北方荒漠环境下保水剂对典型质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