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儿科学论文--婴儿的营养障碍论文--消化营养障碍论文--肥胖症论文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生活质量的关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前言第11-13页
2 对象与方法第13-19页
    2.1 调查对象第13页
    2.2 样本量第13页
    2.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2.3.1 体检第13页
        2.3.2 调查问卷第13-14页
    2.4 研究方法第14-17页
        2.4.1 体检第14-15页
        2.4.2 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学生选取第15-16页
        2.4.3 发放知情同意书第16页
        2.4.4 组织问卷调查第16页
        2.4.5 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细则第16-17页
    2.5 质量控制第17-18页
        2.5.1 统一方法第17页
        2.5.2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第17-18页
        2.5.3 数据的录入和整理第18页
    2.6 统计方法第18-19页
3 结果第19-40页
    3.1 基本情况第19-22页
        3.1.1 性别第19页
        3.1.2 年龄第19页
        3.1.3 居住地第19页
        3.1.4 是否与父母同住第19-20页
        3.1.5 是否有单独房间第20页
        3.1.6 每日可支配零花钱第20页
        3.1.7 家中是否有电脑第20页
        3.1.8 父亲文化程度第20-21页
        3.1.9 母亲文化程度第21页
        3.1.10 看护人职业第21-22页
    3.2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中小学生生活质量比较第22-25页
        3.2.1 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中小学生生活质量比较第22-24页
        3.2.2 男生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生活质量比较第24-25页
        3.2.3 女生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生活质量比较第25页
    3.3 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第25-36页
        3.3.1 性别第26-27页
        3.3.2 年龄第27-28页
        3.3.3 居住地第28-29页
        3.3.4 与父母同住第29-30页
        3.3.5 单独房间第30-31页
        3.3.6 可支配零花钱第31-32页
        3.3.7 家中有电脑第32-33页
        3.3.8 父亲文化程度第33-34页
        3.3.9 母亲文化程度第34-35页
        3.3.10 看护人职业第35-36页
    3.4 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多因素分析第36-40页
4 讨论第40-48页
    4.1 超重、肥胖对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第40-43页
        4.1.1 超重、肥胖对中小学生社会心理功能的影响第40-41页
        4.1.2 超重、肥胖对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第41-42页
        4.1.3 超重、肥胖对中小学生生活环境的影响第42页
        4.1.4 超重、肥胖对中小学生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影响第42-43页
    4.2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第43-48页
        4.2.1 性别第43页
        4.2.2 年龄第43-44页
        4.2.3 居住地第44页
        4.2.4 是否与父母同住第44-45页
        4.2.5 是否有单独房间第45页
        4.2.6 可支配零花钱第45-46页
        4.2.7 家中是否有电脑第46页
        4.2.8 父母亲文化程度第46-47页
        4.2.9 看护人职业第47-48页
5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59页
综述第59-72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沙市某小学儿童虐待与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儿童少年体成分与骨龄及身体素质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