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三、研究假设 | 第12页 |
四、操作性定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4-26页 |
一、危重患者的糖代谢特点 | 第14-16页 |
(一) 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流行病学 | 第14页 |
(二) 应激性高血糖的原因及机制 | 第14页 |
(三) 应激性高血糖的危害 | 第14-15页 |
(四) 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 | 第15-16页 |
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特点 | 第16-19页 |
(一) 感染性休克的定义 | 第16页 |
(二)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 第16-17页 |
(三) 感染性休克的组织灌注指标监测 | 第17-18页 |
(四)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糖代谢特点 | 第18-19页 |
(五)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糖控制 | 第19页 |
三、血糖监测方法 | 第19-20页 |
(一) 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 | 第19页 |
(二) 毛细血管全血糖测定 | 第19页 |
(三) 动脉和静脉全血血糖测定 | 第19-20页 |
(四) 动态血糖监测 | 第20页 |
四、CGMS在临床中的应用 | 第20-26页 |
(一) CGMS准确性的评价方法 | 第20-22页 |
(二) CGMS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准确性研究 | 第22-24页 |
(三)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6-33页 |
一、研究类型 | 第26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一) 总体与样本 | 第26页 |
(二) 抽样方法 | 第26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五) 样本量计算 | 第26-27页 |
三、研究指标和工具 | 第27-28页 |
(一) 患者一般资料 | 第27页 |
(二) 研究指标 | 第27页 |
(三)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四、资料收集 | 第28-29页 |
五、技术路线图 | 第29-30页 |
六、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七、质量控制 | 第31-32页 |
(一) 数据收集前准备阶段 | 第31页 |
(二) 数据收集阶段 | 第31-32页 |
(三) 数据录入阶段 | 第32页 |
八、伦理问题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3-42页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第33-34页 |
二、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的准确性分析 | 第34-39页 |
(一) Median AD、Median RAD和ISO标准评价RTCGMS的准确性 | 第34页 |
(二) Clarke误差分析表格评价RTCGMS的准确性 | 第34页 |
(三) Bland-Alrman散点图评价RTCGMS的准确性 | 第34-35页 |
(四) 线性回归与相关系数评价RTCGMS的准确性 | 第35-39页 |
三、不同组织灌注水平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的准确性比较 | 第39-42页 |
(一) 比较不同Lac水平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的准确性 | 第39页 |
(二) 比较不同ScvO_2水平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的准确性 | 第39-41页 |
(三) 比较不同PI水平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的准确性 | 第41-42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2-49页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第42页 |
二、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的准确性 | 第42-44页 |
三、不同组织灌注水平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准确性 | 第44-48页 |
(一) 比较不同Lac水平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的准确性 | 第45-46页 |
(二) 比较不同ScvO_2水平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的准确性 | 第46-47页 |
(三) 比较不同PI水平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RTCGMS的准确性 | 第47-48页 |
四、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问题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9-51页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二、研宄意义 | 第49页 |
三、研宄局限性 | 第49-50页 |
四、今后的建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 第56-57页 |
附录二:患者一般资料和SOFA评分表 | 第57-58页 |
附录三:APACHE Ⅱ评分表 | 第58-60页 |
附录四:数据收集表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