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中日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8页
    一、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12页
        (二) 实践意义第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难点与创新第13-14页
        (一)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二) 研究难点与创新第14页
    四、概念界定第14-18页
        (一) 青少年的内涵第14-15页
        (二) 青少年法制教育第15页
        (三) 相关概念区别第15-18页
第一章 近代中日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发展历程第18-23页
    一、日本近代发展历史第18-21页
        (一) 1868年明治维新至1945年二战结束第18-20页
        (二) 二战后的发展历程第20-21页
    二、中国近代发展历史第21-23页
        (一) 清末至民国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发展历程第21-22页
        (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发展历程第22-23页
第二章 中日青少年学校、家庭、社会法制教育比较第23-40页
    一、学校法制教育比较第23-32页
        (一) 教学科目设置比较第23-25页
        (二) 教育口标内容比较第25-27页
        (三) 法制教育核心价值比较第27-28页
        (四) 法制教育的教材比较第28-29页
        (五) 法制教育师资比较第29-30页
        (六) 法制教育中开展专业项目的比较第30-31页
        (七) 学校与家庭合作方式的比较第31页
        (八) 学校与社会合作的方式的比较第31-32页
    二、中日家庭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第32-34页
        (一) 家庭法制教育中的不利环境因素比较第33页
        (二) 教育方法比较第33-34页
    三、社会法制教育比较第34-40页
        (一) 社会法制教育中的不利环境因素比较第34-35页
        (二) 社会法制教育宣传形式比较第35-36页
        (三) 社会法制教育机构比较第36-38页
        (四) 社会法制教育活动载体比较第38-40页
第三章 日本青少年法制教育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40-42页
    一、法学理论上的借鉴第40页
    二、注重道德教育的培养第40页
    二、学校教育上的借鉴第40-41页
    四、家庭与社会教育上的借鉴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社会实践及取得成果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制度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调查研究--以四川简阳店子村和浙江温州良园村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