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减振器异响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3.1 试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模拟仿真方法 | 第12-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重点 | 第14-16页 |
2 筒式液力减振器异响特征及成因的研究与分析 | 第16-24页 |
2.1 筒式液力减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 第16-19页 |
2.1.1 筒式液力减振器结构分析 | 第16-18页 |
2.1.2 液力减振器工作原理分析 | 第18-19页 |
2.2 液力减振器异响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19-24页 |
2.2.1 摩擦撞击异响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19-20页 |
2.2.2 气体异响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20页 |
2.2.3 截流异响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20-21页 |
2.2.4 结构异响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21-24页 |
3 液力减振器流固耦合过程的数值分析理论 | 第24-40页 |
3.1 液力减振器固体部分的数值理论与分析 | 第24-27页 |
3.1.1 基于位移的减振器结构力学基本方程 | 第24-26页 |
3.1.2 有限差分方程的求解 | 第26-27页 |
3.2 液力减振器流体部分的数值理论与分析 | 第27-36页 |
3.2.1 流体力学一些基本概念 | 第29-30页 |
3.2.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 第30-33页 |
3.2.3 离散化 | 第33-36页 |
3.3 液力减振器流固耦合数值理论与分析 | 第36-40页 |
3.3.1 流固耦合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第36-37页 |
3.3.2 液力减振器流固耦合数值方析 | 第37-40页 |
4 液力减振器空程冲击过程的流固耦合仿真与分析 | 第40-56页 |
4.1 减振器空程冲击过程分析 | 第40-42页 |
4.2 空程冲击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4.2.1 空程距离的理论计算 | 第42-44页 |
4.2.2 液力减振器空程冲击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4.3 仿真中的难点及处理方法 | 第46-49页 |
4.3.1 气液两相流动问题的处理 | 第47-48页 |
4.3.2 接触非线性的处理 | 第48-49页 |
4.4 液力减振器空程冲击过程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9-56页 |
4.4.1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4.4.2 本节小结 | 第55-56页 |
5 液力减振器补偿阀开启过程的流过耦合仿真与分析 | 第56-72页 |
5.1 液力减振器阀片粘附作用 | 第56-60页 |
5.1.1 阀片粘附作用的成因分析 | 第56-58页 |
5.1.2 阀片粘附作用的原理验证 | 第58-60页 |
5.2 补偿阀开启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0-64页 |
5.2.1 建模主要参数 | 第60-61页 |
5.2.2 液力减振器补偿阀开启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5.2.3 减振器模型的有限元处理 | 第63-64页 |
5.3 仿真中的难点及处理方法 | 第64-66页 |
5.3.1 非线性弹簧的处理 | 第64-65页 |
5.3.2 leader-follower 网格控制 | 第65-66页 |
5.4 液力减振器补偿阀开启过程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5.4.1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5.4.2 本节小结 | 第69-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