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基本内容 | 第10-11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1-12页 |
第2章 我国反担保制度的界定与意义 | 第12-18页 |
2.1 反担保制度的界定 | 第12-15页 |
2.1.1 反担保的概念 | 第12-13页 |
2.1.2 反担保制度的法律特征 | 第13-15页 |
2.1.3 反担保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页 |
2.2 反担保制度的意义 | 第15-18页 |
2.2.1 反担保有利于弥补担保制度缺陷 | 第15-16页 |
2.2.2 反担保有利于化解担保实践中出现的求保难 | 第16页 |
2.2.3 反担保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 第16-18页 |
第3章 我国反担保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 第18-28页 |
3.1 我国反担保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3.1.1 担保业务发展迅速 | 第18-19页 |
3.1.2 法律制度相对落后 | 第19-20页 |
3.2 我国反担保制度的问题 | 第20-28页 |
3.2.1 反担保方式规定不明确 | 第20-22页 |
3.2.2 反担保合同的主合同缺乏明确规定 | 第22-24页 |
3.2.3 反担保登记要求不合理 | 第24-25页 |
3.2.4 反担保的责任期间规定不明确 | 第25-26页 |
3.2.5 反担保人的抗辩权规定欠缺 | 第26-27页 |
3.2.6 法律未禁止反担保的无限复设 | 第27-28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反担保制度建议 | 第28-33页 |
4.1 完善反担保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28-30页 |
4.1.1 明确可以适用反担保的担保方式 | 第28页 |
4.1.2 明确反担保合同的主合同 | 第28页 |
4.1.3 完善我国反担保登记制度 | 第28-29页 |
4.1.4 增加反担保人抗辩权的规定 | 第29页 |
4.1.5 合理规定反担保的责任期间 | 第29-30页 |
4.1.6 明文规定反担保的无限复设 | 第30页 |
4.2 完善与反担保相关的制度 | 第30-33页 |
4.2.1 完善担保制度建设 | 第30-31页 |
4.2.2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