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拟解决问题 | 第11-12页 |
第2章 人肉搜索的界定 | 第12-17页 |
2.1 人肉搜索的定义 | 第12-14页 |
2.1.1 人肉搜索的内涵 | 第12页 |
2.1.2 人肉搜索的外延 | 第12-14页 |
2.2 人肉搜索的特征 | 第14-17页 |
2.2.1 主体的隐秘性 | 第14-15页 |
2.2.2 传播的高效性 | 第15页 |
2.2.3 手段的强力性 | 第15页 |
2.2.4 行为的复合性 | 第15-17页 |
第3章 人肉搜索刑法规制与否的争议观点及评析 | 第17-25页 |
3.1 肯定说及其评析 | 第17-19页 |
3.1.1 肯定说的主要理由 | 第17-19页 |
3.1.2 对肯定说的评析 | 第19页 |
3.2 否定说及其评析 | 第19-23页 |
3.2.1 否定说的主要理由 | 第19-20页 |
3.2.2 对否定说的评析 | 第20-23页 |
3.3 肯定说与否定说的价值冲突的评析 | 第23-25页 |
3.3.1 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名誉权的冲突 | 第23页 |
3.3.2 监督权与隐私权、名誉权的冲突 | 第23-24页 |
3.3.3 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的冲突 | 第24-25页 |
第4章 人肉搜索刑法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5-34页 |
4.1 人肉搜索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 第25-32页 |
4.1.1 人肉搜索的部分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第25-30页 |
4.1.2 人肉搜索的部分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 第30-32页 |
4.2 人肉搜索刑法规制的可行性 | 第32-34页 |
4.2.1 侵权主体可以确定 | 第32-33页 |
4.2.2 危害结果可以衡量 | 第33-34页 |
第5章 人肉搜索刑法规制的完善方式 | 第34-42页 |
5.1 立法修改的必要性 | 第34-36页 |
5.1.1 对刑法 253 条之一第 1 款进行司法解释 | 第34-35页 |
5.1.2 司法解释后的局限性 | 第35-36页 |
5.2 立法修改的基本构想 | 第36-42页 |
5.2.1 对刑法 253 条之一第 1 款进行立法修改 | 第36-37页 |
5.2.2 人肉搜索入罪后的具体适用 | 第37-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