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对经济的影响
CONTENT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总体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论文总体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与美国的比较分析 | 第16-29页 |
2.1 影子银行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 金融创新理论与影子银行的形成 | 第17-18页 |
2.3 中国影子银行的形成、发展与现状 | 第18-22页 |
2.3.1 中国影子银行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20页 |
2.3.2 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 第20-22页 |
2.4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比较 | 第22-29页 |
2.4.1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 第22-24页 |
2.4.2 美国影子银行主要特征分析 | 第24-26页 |
2.4.3 中美两国影子银行比较 | 第26-29页 |
第3章 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影响 | 第29-37页 |
3.1 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29页 |
3.2 数量模型检验 | 第29-36页 |
3.2.1 计量模型 | 第29-32页 |
3.2.2 模型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3.3 结论 | 第36-37页 |
第4章 影子银行的监管 | 第37-42页 |
4.1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现状 | 第37页 |
4.2 美国影子银行监管制度的变迁 | 第37-40页 |
4.2.1 次贷危机前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 | 第37-38页 |
4.2.2 次贷危机后美国影子银行监管 | 第38-40页 |
4.3 美国影子银行监管制度变迁对中国的启示 | 第40-42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