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SIS系统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应用环境及现状第12-19页
        1.2.1 SIS 系统背景第12-13页
        1.2.2 SIS 系统定义第13-14页
        1.2.3 SIS 系统作用第14-15页
        1.2.4 潍坊电厂现场环境第15-17页
        1.2.5 火电厂 SIS 功能需求第17-19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9-20页
    1.4 本文的论文结构第20-21页
第2章 SIS 系统技术要求第21-28页
    2.1 SIS 系统硬件结构及技术要求第21-24页
        2.1.1 系统配置图第21-22页
        2.1.2 系统电源配置图第22-23页
        2.1.3 系统网络及交换机要求及分析第23页
        2.1.4 主服务器及磁盘阵列要求及分析第23页
        2.1.5 应用服务器及接口机要求及分析第23页
        2.1.6 功能站及管理员站要求及分析第23-24页
        2.1.7 物理隔离装置要求及分析第24页
    2.2 SIS 安全性要求第24-25页
        2.2.1 SIS 系统安全策略分析第24页
        2.2.2 SIS 与 DCS 及相关系统接口要求及分析第24页
        2.2.3 MIS 与 SIS 接口要求及分析第24-25页
        2.2.4 PI 数据库服务器要求及分析第25页
        2.2.5 其他接口要求分析第25页
    2.3 SIS 软件技术要求第25-27页
        2.3.1 软件基本要求及分析第25页
        2.3.2 操作系统要求及分析第25页
        2.3.3 数据库软件要求及分析第25-26页
        2.3.4 数据接口软件的要求及分析第26页
        2.3.5 数据备份软件的要求及分析第26-27页
        2.3.6 其他软件的要求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SIS 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第28-45页
    3.1 厂级及机组级生产过程监视第28-31页
        3.1.1 厂级生产流程监视第29页
        3.1.2 单元机组生产流程监视第29-30页
        3.1.3 主要运行参数报警集中显示第30-31页
    3.2 机组性能优化分析系统与操作指导系统第31-39页
        3.2.1 机组级性能计算和分析第31-32页
        3.2.2 厂级性能计算和分析第32-33页
        3.2.3 动态能损(耗差)分析第33-34页
        3.2.4 运行操作和运行优化指导第34-37页
        3.2.5 在线热力试验第37-38页
        3.2.6 循环水泵优化运行指导系统第38-39页
    3.3 运行管理及考核系统第39-41页
        3.3.1 生产过程数据、历史数据查询第39-40页
        3.3.2 统计报表第40-41页
    3.4 综合查询与指标管理系统第41-42页
        3.4.1 生产查询、设备及故障查询第41-42页
        3.4.2 全厂能量审计第42页
    3.5 系统管理和维护第42-43页
        3.5.1 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第43页
        3.5.2 GPS 系统时标同步第43页
    3.6 SIS 系统 WEB 发布第43-44页
    3.7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SIS 系统的计算模型和应用第45-57页
    4.1 厂级性能计算第45页
    4.2 机组性能计算第45-52页
        4.2.1 汽轮机性能第45-49页
        4.2.2 锅炉性能第49-51页
        4.2.3 空预器性能第51-52页
    4.3 耗差计算第52-56页
        4.3.1 汽机耗差计算第52-54页
        4.3.2 锅炉耗差计算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电厂负荷优化与分配第57-62页
    5.1 应用功能设计第57-58页
    5.2 负荷分配控制流程第58-60页
        5.2.1 机组运行方式及约束第58页
        5.2.2 负荷分配优化流程第58-60页
    5.3 负荷分配计算方法第60页
    5.4 负荷分配数学模型第60-61页
    5.5 负荷优化分配应用第61页
    5.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6.1 总结第62-63页
    6.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及风电和光伏的区域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研究
下一篇:1000MW机组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