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叩齿术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三、资料运用的说明 | 第14-15页 |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牙齿观念及其蕴含的生命信息 | 第17-27页 |
第一节 古老的习俗与隐喻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牙齿蕴含的生命信息 | 第19-27页 |
一、牙齿与年龄 | 第20-22页 |
二、牙齿与疾病 | 第22-24页 |
三、尚齿与贵生 | 第24-27页 |
第二章 牙病的困扰与应对 | 第27-33页 |
第一节 牙病的困扰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医学的认识与应对 | 第28-33页 |
第三章 叩齿术的演变 | 第33-54页 |
第一节 护齿与养生 | 第34-39页 |
一、葛洪的“坚齿之道” | 第34-35页 |
二、《老子中经》里的叩齿术记载 | 第35-36页 |
三、陶弘景的叩齿养生思想 | 第36-39页 |
第二节 叩齿术的仪式化 | 第39-49页 |
一、上清派的规整 | 第39-41页 |
二、叩齿术功用的新内涵 | 第41-44页 |
三、陶弘景的规范性解释 | 第44-47页 |
四、叩齿与钟鼓磬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六朝以后的叩齿术 | 第49-54页 |
一、六朝以后道教中的叩齿术 | 第49-52页 |
二、六朝以后医籍和日常生活中的叩齿术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叩齿术发展的内在理路思考 | 第54-57页 |
第一节 观念的影响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对存思术创造机理的借鉴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