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法与私法的责任构成之区分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法律责任构成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34页 |
一、我国法理学界的两种基本主张 | 第11-16页 |
(一) 以违法行为构成取代法律责任构成 | 第11-14页 |
(二) 从法律责任本身设定构成要件 | 第14-16页 |
二、法律责任构成理论通说的理论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第16-19页 |
(一) 理论优势 | 第16-17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三、部门法学对法律责任构成理论的贡献 | 第19-34页 |
(一) 刑法学界对法律责任构成理论的认识 | 第19-23页 |
(二) 民法学界对法律责任构成理论的认识 | 第23-26页 |
(三) 其他部门法学对法律责任构成理论的探讨 | 第26-30页 |
(四) 小结 | 第30-34页 |
第二章 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的不同构成 | 第34-60页 |
一、区分公法与私法责任构成的必要性 | 第34-40页 |
(一) 公法责任的道义目标与私法责任的功利目标 | 第34-37页 |
(二) 公法责任的惩罚形式与私法责任的补偿形式 | 第37-40页 |
二、公法责任的构成因素分析 | 第40-47页 |
(一) 公法责任构成的必要因素 | 第41-45页 |
(二) 公法责任构成的非必要因素 | 第45-47页 |
三、私法责任的构成因素分析 | 第47-55页 |
(一) 私法责任构成的必要因素 | 第48-51页 |
(二) 私法责任构成的非必要因素 | 第51-55页 |
四、区分公法与私法责任构成的意义 | 第55-60页 |
(一) 区分公法与私法责任构成的理论价值 | 第55-58页 |
(二) 区分公法与私法责任构成的实践意义 | 第58-60页 |
第三章 公、私法责任构成下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方式 | 第60-70页 |
一、公、私法归责原则的确立 | 第60-65页 |
(一) 公法责任构成与归责原则 | 第60-62页 |
(二) 私法责任构成与归责原则 | 第62-65页 |
二、公、私法责任方式的选择 | 第65-70页 |
(一) 公法责任构成与责任方式 | 第66-67页 |
(二) 私法责任构成与责任方式 | 第67-70页 |
余论:公、私法交融下的法律责任构成问题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