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9页 |
1.材料 | 第18-21页 |
1.1 菌株 | 第18页 |
1.2 引物 | 第18页 |
1.3 细胞 | 第18页 |
1.4 试剂 | 第18-21页 |
1.5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实验方法 | 第21-29页 |
2.1 菌株分离、培养和鉴定 | 第21-23页 |
2.1.1 菌株的分离 | 第21-22页 |
2.1.2 菌株的培养 | 第22页 |
2.1.3 菌株的鉴定 | 第22-23页 |
2.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 第23-24页 |
2.3 RecA和QS系统相关基因测定 | 第24-26页 |
2.3.1 PA的培养、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24-25页 |
2.3.2 qRT-PCR检测RecA和QS系统相关基因 | 第25-26页 |
2.4 生物膜测定 | 第26页 |
2.5 绿脓菌素测定 | 第26页 |
2.6 eDNA测定 | 第26-28页 |
2.6.1 eDNA提取 | 第26-27页 |
2.6.2 菌液上清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27-28页 |
2.7 亚油酸对HaCaT细胞毒性实验 | 第28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 | 第29-36页 |
3.1 菌株分离培养和鉴定 | 第29页 |
3.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 第29-30页 |
3.3 RecA基因和QS系统相关基因测定 | 第30-32页 |
3.4 生物膜测定 | 第32-33页 |
3.5 绿脓菌素测定 | 第33页 |
3.6 eDNA测定 | 第33-34页 |
3.7 亚油酸对HaCaT毒性实验 | 第34-36页 |
3.7.1 CCK-8检测亚油酸对HaCaT的影响 | 第34-35页 |
3.7.2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综述 | 第4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