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汽轮机研究改造的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汽轮机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 第12-21页 |
2.1 通流部分损失分析 | 第12-18页 |
2.1.1 级内损失分析 | 第12-16页 |
2.1.2 级外损失分析 | 第16-18页 |
2.2 汽轮机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2.2.1 高压缸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2.2.2 中压缸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2.2.3 低压缸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3章 方法讨论与分析 | 第21-24页 |
3.1 (?)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3.2 (?)的分析原理 | 第22-24页 |
第4章 汽轮机组通流改造技术分析与方案确定 | 第24-30页 |
4.1 汽轮机通流改造的原则 | 第24页 |
4.2 改造后机组性能保证值 | 第24-25页 |
4.3 汽轮机通流改造采用的技术措施 | 第25-29页 |
4.3.1 减少叶栅损失的措施 | 第25-26页 |
4.3.2 减少漏汽损失的技术 | 第26-27页 |
4.3.3 减少湿汽损失 | 第27页 |
4.3.4 其它减少损失的技术 | 第27-29页 |
4.4 汽轮机通流改造方案 | 第29-30页 |
第5章 汽轮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及改造后的性能试验 | 第30-58页 |
5.1 改造前的机组的主要经济指标 | 第30-32页 |
5.2 改造后汽轮机性能试验 | 第32-44页 |
5.2.1 试验标准 | 第32页 |
5.2.2 试验热力系统测点布置及仪表 | 第32-34页 |
5.2.3 试验注意事项 | 第34-35页 |
5.2.4 试验概况 | 第35页 |
5.2.5 试验后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35-41页 |
5.2.6 修正计算 | 第41-44页 |
5.3 各试验工况的主要试验结果 | 第44-46页 |
5.4 试验前后结果计算 | 第46-55页 |
5.4.1 通流部分改造前 100%额定负荷工况计算 | 第46-48页 |
5.4.2 通流部分改造前 75%额定负荷工况计算 | 第48-49页 |
5.4.3 通流部分改造前 50%额定负荷工况计算 | 第49-51页 |
5.4.4 通流部分改造后 100%额定负荷工况计算 | 第51-52页 |
5.4.5 通流部分改造后 75%额定负荷工况计算 | 第52-53页 |
5.4.6 通流部分改造后 50%额定负荷工况计算 | 第53-55页 |
5.5 试验前后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5.5.1 100%额定负荷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 第55页 |
5.5.2 75%额定负荷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 第55页 |
5.5.3 50%额定负荷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 第55页 |
5.5.4 机组负荷与热耗率关系 | 第55-56页 |
5.5.5 调节级压力与试验主蒸汽流量关系曲线 | 第56页 |
5.5.6 低压缸效率与低压缸排汽容积流量关系曲线 | 第56-5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8-61页 |
6.1 缸效率分析 | 第58-59页 |
6.2 轴封漏汽对机组经济性影响 | 第59页 |
6.3 给水泵汽轮机耗汽量分析 | 第59页 |
6.4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