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浆果类论文--葡萄论文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VpR82H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第11-13页
        1.1.1 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类第11-12页
        1.1.2 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机理第12页
        1.1.3 基因功能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 中国野生葡萄抗病性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1 中国的野生葡萄资源第13页
        1.2.2 中国野生葡萄抗病性研究第13-14页
    1.3 葡萄抗白粉病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1 葡萄白粉病的发病机理第14页
        1.3.2 葡萄属植物对白粉病的抗性第14页
        1.3.3 葡萄抗白粉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 RPW8.2 基因的研究概况第15-16页
    1.5 抗病基因主要的克隆方法第16-17页
        1.5.1 图位克隆法第16-17页
        1.5.2 同源克隆法第17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VpR82H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19-26页
    2.1 实验材料第19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19页
        2.2.1 主要试剂第19页
        2.2.2 主要仪器第19页
    2.3 方法第19-21页
        2.3.1 VpR82H 基因的克隆第19-20页
        2.3.2 白河-35-1VPR82H 基因同源序列全长的 PCR 扩增第20-21页
        2.3.3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第21页
        2.3.4 回收产物的连接第21页
        2.3.5 克隆转化第21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1-25页
        2.4.1 VpR82H 基因的克隆第21-23页
        2.4.2 VpR82H 基因的序列分析第23-25页
    2.5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VpR82H 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第26-32页
    3.1 半定量 RT-PCR 分析 VpR82H 基因时空表达特征第26页
        3.1.1 RNA 提取及反转录第26页
        3.1.2 半定量 RT-PCR第26页
    3.2 RT- PCR 试验方法分析 VpR82H 基因表达特征第26-27页
        3.2.1 RNA 提取及反转录第27页
        3.2. 2 VpR82H 基因的 R-T PCR 检测第2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3.3.1 VpR82H 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27-28页
        3.3.2 VpR82H 基因在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第28-29页
        3.3.3 VpR82H 基因在外用外源信号分子处理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分析第29-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VpR82H 基因亚细胞定位第32-36页
    4.1 实验材料第32页
    4.2 试剂与仪器第32页
        4.2.1 试剂第32页
        4.2.2 仪器第32页
    4.3 实验方法第32-34页
        4.3.1 金粉的准备第32-33页
        4.3.2 DNA 质粒的包埋第33页
        4.3.3 基因枪轰击转化第33页
        4.3.4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33-34页
    4.4 结果分析第34-35页
        4.4.1 VpR82H 基因亚细胞定位载体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4页
        4.4.2 VpR82H 基因亚细胞定位第34-35页
    4.5 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VpR82H 基因转化拟南芥和烟草的研究第36-43页
    5.1 实验材料第36页
    5.2 试剂与仪器第36页
        5.2.1 菌株和载体第36页
        5.2.2 仪器第36页
    5.3 方法第36-38页
        5.3.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电击转化第36-37页
        5.3.2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种子筛选第37-38页
        5.3.3 农杆菌介导 VpR82H 基因瞬时转化烟草第38页
    5.4 结果分析第38-42页
        5.4.1 VpR82H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8-39页
        5.4.2 VpR82H 基因遗传转化拟南芥阳性植株鉴定第39-42页
    5.5 小结第42-43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43-46页
    6.1 讨论第43-44页
    6.2 结论第44-45页
    6.3 文章创新点第45页
    6.4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旱胁迫下苹果叶片光合机构运转的研究
下一篇:北方(榆林)猕猴桃设施栽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