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对讲机的技术背景 | 第10-15页 |
1.1 对讲机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1.2 数字对讲机与模拟对讲机的比较 | 第11页 |
1.3 对讲机的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4 对讲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1.4.1 模拟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数字产品并存 | 第12-13页 |
1.4.2 数字对讲机市场前景广阔 | 第13页 |
1.4.3 行业竞争激烈 | 第13-15页 |
2 硬对讲系统结合的相关技术 | 第15-27页 |
2.1 JNI 技术 | 第15-19页 |
2.1.1 JNI 架构 | 第15-16页 |
2.1.2 JNI 技术规范 | 第16-19页 |
2.2 串口通讯技术 | 第19-24页 |
2.2.1 串口通讯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2 串口通讯的原理 | 第20-21页 |
2.2.3 串口通讯的通讯协议 | 第21-24页 |
2.3 SqLite 数据库 | 第24-27页 |
2.3.1 Android 数据存储方式 | 第24-25页 |
2.3.2 SqLite 数据库的优点和特性 | 第25-27页 |
3 SA808 高集成对讲模块 | 第27-34页 |
3.1 特点 | 第27页 |
3.2 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3.2.1 发射部分 | 第27页 |
3.2.2 接收部分 | 第27页 |
3.2.3 调制信号及调制电路 | 第27-28页 |
3.2.4 调制信号及信令处理 | 第28页 |
3.3 性能参数 | 第28-29页 |
3.4 内部框图 | 第29页 |
3.5 典型应用电路 | 第29页 |
3.6 脚位定义 | 第29-30页 |
3.7 通讯协议 | 第30-34页 |
3.7.1 指令概述 | 第31页 |
3.7.2 指令说明 | 第31-34页 |
4 硬对讲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 第34-38页 |
4.1 需求分析 | 第34-35页 |
4.1.1 对讲手机与传统对讲机相比 | 第34-35页 |
4.1.2 对讲手机与普通手机对比 | 第35页 |
4.2 硬对讲系统实现的功能 | 第35-38页 |
4.2.1 基本的对讲功能 | 第35-36页 |
4.2.2 灵活群组 | 第36-37页 |
4.2.3 参数配置 | 第37-38页 |
5 硬对讲系统的设计 | 第38-48页 |
5.1 驱动设计 | 第38-39页 |
5.1.1 对讲模块 | 第38页 |
5.1.2 MIC 和喇叭 | 第38页 |
5.1.3 PTT 键 | 第38-39页 |
5.2 软件设计 | 第39-48页 |
5.2.1 对讲机软件数据库设计 | 第39页 |
5.2.2 JNI 接口设计 | 第39-41页 |
5.2.3 JAVA 代码设计 | 第41-48页 |
6 硬对讲系统的开发环境和核心实现 | 第48-51页 |
6.1 硬对讲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48页 |
6.1.1 编译环境 | 第48页 |
6.1.2 开发工具 | 第48页 |
6.1.3 系统运行环境 | 第48页 |
6.2 应用层与串口进行交互 | 第48-49页 |
6.2.1 Serialport Api 提供的接口 | 第48页 |
6.2.2 Serialport Api 的二次开发 | 第48-49页 |
6.2.3 应用与对讲模块通讯 | 第49页 |
6.3 对讲参数的保存 | 第49页 |
6.4 当对讲模块工作时手机其他功能受到影响 | 第49页 |
6.5 硬对讲系统的类图 | 第49-51页 |
7 结论 | 第51-52页 |
7.1 Serialport Api 继续开发 | 第51页 |
7.2 对讲模块功能增强 | 第51页 |
7.3 硬对讲系统的不足 | 第51页 |
7.4 硬对讲系统的应用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A Android 开发环境搭建 | 第55-59页 |
附录B 硬对讲系统实现的代码 | 第59-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