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湖南芳香植物专类园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选题目的第11页
        1.2.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3 芳香植物及应用研究进展第12-18页
        1.3.1 芳香植物种类第12-13页
        1.3.2 芳香植物功能第13页
        1.3.3 芳香植物香味第13页
        1.3.4 芳香植物应用第13-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湖南芳香植物园林应用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第21-35页
    2.1 调查对象第21-23页
        2.1.1 长沙橘子洲风景区第21-22页
        2.1.2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郁金香园第22页
        2.1.3 桂花公园第22-23页
        2.1.4 望月公园牡丹园第23页
    2.2 调查内容第23页
    2.3 调查方法第23-24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4-33页
        2.4.1 调查结果第24-30页
        2.4.2 结果分析第30-33页
    2.5 问题产生原因第33-34页
        2.5.1 芳香植物种类利用率低第33-34页
        2.5.2 芳香植物特性了解欠缺第34页
        2.5.3 借鉴案例较少第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湖南芳香植物专类园设计理论与方法第35-52页
    3.1 湖南芳香植物专类园设计指导理论第35-36页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5页
        3.1.2 环境心理学理论第35页
        3.1.3 植物群落理论第35-36页
        3.1.4 园林美学理论第36页
    3.2 湖南芳香植物专类园设计目标第36-37页
        3.2.1 生态友好目标第36页
        3.2.2 环境美好目标第36-37页
        3.2.3 景观丰富目标第37页
        3.2.4 体验舒适目标第37页
    3.3 湖南芳香植物专类园设计原则第37-39页
        3.3.1 主题鲜明原则第37页
        3.3.2 以人为本原则第37-38页
        3.3.3 因地制宜原则第38页
        3.3.4 功能至上原则第38-39页
    3.4 湖南芳香植物专类园功能与景色分区第39-42页
        3.4.1 芳香体验区第39页
        3.4.2 科普教育区第39-40页
        3.4.3 保健养生区第40-42页
        3.4.4 观光游览区第42页
    3.5 主要景观类型与设计模式第42-45页
        3.5.1 乔木型第43页
        3.5.2 灌木型第43-44页
        3.5.3 草本型第44-45页
        3.5.4 藤本型第45页
    3.6 湖南芳香植物专类园分项设计要点第45-52页
        3.6.1 植物设计第45-49页
        3.6.2 道路设计第49-50页
        3.6.3 水体设计第50-51页
        3.6.4 地形设计第51页
        3.6.5 建筑设计第51页
        3.6.6 小品设计第51-52页
第四章 湖南道县“芸香园”设计第52-71页
    4.1 项目概况第52-54页
        4.1.1 地理位置分析第52页
        4.1.2 人群需求分析第52-54页
    4.2 总体设计第54-62页
        4.2.1 规划定位第54-59页
        4.2.2 功能分区设计第59-62页
    4.3 湖南道县“芸香园”分项设计第62-70页
        4.3.1 植物设计第62-68页
        4.3.2 道路规划第68页
        4.3.3 竖向改造第68-69页
        4.3.4 建筑设计第69-70页
        4.3.5 小品设计第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第71-73页
    5.1 总结第71-72页
        5.1.1 调査研究方面第71页
        5.1.2 理论研究方面第71-72页
        5.1.3 实践研究方面第72页
    5.2 讨论第72页
    5.3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介第78-79页
附录第79-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观光休闲生态农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以辰溪县橘海现代生态农场为例
下一篇: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