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1.3.1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碳排放方面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2 CO_2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1.3.3 CO_2排放的省域研究 | 第20-22页 |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CO_2排放量的估算 | 第24-40页 |
2.1 CO_2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 第24-29页 |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9-32页 |
2.2.1 能源实物消耗量 | 第29页 |
2.2.2 碳排放参数设定 | 第29-31页 |
2.2.3 电力及热力的 CO_2排放因子 | 第31-32页 |
2.3 估算结果及分析 | 第32-40页 |
2.3.1 估算方法的有效性 | 第32-33页 |
2.3.2 估算结果及分析 | 第33-40页 |
第三章 CO_2排放量的结构分解模型 | 第40-58页 |
3.1 结构分解模型的构建 | 第40-44页 |
3.1.1 基本的投入产出模型 | 第40-41页 |
3.1.2 CO_2排放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 | 第41-42页 |
3.1.3 CO_2排放强度的结构因素分解模型 | 第42-44页 |
3.2 投入产出表的调整 | 第44-48页 |
3.2.1 投入产出表的行业调整 | 第45页 |
3.2.2 投入产出表的可比价调整 | 第45-48页 |
3.3 数据处理及说明 | 第48-50页 |
3.3.1 CO_2排放系数 | 第48-50页 |
3.3.2 能源消费结构 | 第50页 |
3.3.3 能源消费强度 | 第50页 |
3.3.4 投入技术、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最终需求分配结构 | 第50页 |
3.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0-58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8-61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4.2 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