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1.1 中医理论对体表与体表联系机制的认识 | 第10-11页 |
1.1.1 针灸古籍对经脉体表与体表联系的阐述 | 第10页 |
1.1.2 “面口合谷收”的针灸临床效应 | 第10-11页 |
1.2 现代医学对“面口合谷收”机制的认识 | 第11-13页 |
1.3 体表与体表联系与脑的可塑性的关系 | 第13-15页 |
1.3.1 脑的可塑性的概念 | 第13页 |
1.3.2 病理状态下体表与体表联系与脑可塑性的关系 | 第13-15页 |
1.4 问题与展望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17-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2.1.1 实验动物来源 | 第1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1.3 实验耗材及试剂 | 第17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1.5 记录软件及数据分析 | 第18页 |
2.2 结果 | 第18-28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8-42页 |
3.1 经络研究现状 | 第28页 |
3.2 中医关于体表-体表联系的阐述 | 第28-29页 |
3.3 古代文献关于合谷穴的论述 | 第29-30页 |
3.4 现代针灸临床对“面口合谷收”的应用 | 第30-32页 |
3.5 “面口合谷收”与脑可塑性的关系 | 第32-42页 |
3.5.1 生理状态下“面口合谷收”与脑可塑性 | 第33-34页 |
3.5.2 病理状态下“面口合谷收”与脑可塑性 | 第34-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