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程序性辩护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言第7-8页
第一章 程序性辩护的概述第8-13页
    一、程序性辩护的历史沿革第8-9页
    二、程序性辩护的涵义与性质第9-11页
        (一) 程序性辩护的涵义第9-10页
        (二) 程序性辩护的性质第10-11页
    三、程序性辩护的价值第11-13页
第二章 程序性辩护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研究第13-22页
    一、程序性辩护与实体辩护第13-14页
    二、程序性辩护与程序性制裁第14-19页
        (一) 程序性制裁的概述第14-16页
        (二) 程序性辩护与程序性制裁的关系第16-17页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程序性辩护第17-19页
        (四) 撤销原判与程序性辩护第19页
    三、程序性辩护与程序性裁判第19-22页
        (一) 程序性裁判的概述第19-20页
        (二) 程序性裁判与程序性辩护的关系第20-22页
第三章 程序性辩护的困境第22-30页
    一、程序性制裁制度不完善第22-25页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裁范围狭小第22-23页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对象及标准不明确第23页
        (三) 针对重复追诉行为的制裁存在立法空白第23-24页
        (四) 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制度的范围不清第24页
        (五) 程序性制裁层次不明显第24-25页
    二、程序性裁判制度不完善第25-30页
        (一) 专门的司法审查机制缺失第25-26页
        (二) 两审终审制存在缺陷第26-28页
        (三) 法院裁判缺少独立性、权威性第28页
        (四) 举证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混乱第28-30页
第四章 程序性辩护的制度完善第30-36页
    一、完善程序性制裁制度第30-33页
        (一)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第30-31页
        (二) 完善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制度第31-32页
        (三) 设置多层次的程序性制裁后果第32-33页
    二、完善程序性裁判制度第33-36页
        (一) 建立程序性裁判制度第33-34页
        (二) 改革司法裁判方式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裁判执行难问题研究--以行政机关作为被执行对象为视角
下一篇:司法认知规则之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