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激励超声椭圆振动滚压装置设计及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超声滚压加工技术概述 | 第9-12页 |
1.2.1 超声滚压加工技术介绍及原理 | 第9-10页 |
1.2.2 二维超声滚压加工技术原理 | 第10-12页 |
1.3 夹心式压电换能器和变幅杆的概述 | 第12-14页 |
1.3.1 夹心式压电换能器概述 | 第12页 |
1.3.2 换能器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1.3.3 变幅杆概述 | 第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1 超声滚压加工的国内外现状 | 第15-16页 |
1.4.2 二维超声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单激励超声椭圆振动滚压振子设计 | 第18-42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 第19-23页 |
2.2.1 换能器的材料 | 第19-20页 |
2.2.2 换能器的理论设计 | 第20-23页 |
2.3 四分之一波长变幅杆的结构设计 | 第23-27页 |
2.3.1 四分之一波长变幅杆的特点 | 第23-24页 |
2.3.2 四分之一波长圆锥形变幅杆的理论设计 | 第24-26页 |
2.3.3 不对称结构变幅杆椭圆振动原理 | 第26-27页 |
2.4 超声椭圆振动滚压振子的有限元分析 | 第27-36页 |
2.4.1 压电有限元软件PZFlex概述 | 第27-29页 |
2.4.2 瞬态响应分析原理 | 第29页 |
2.4.3 瞬态响应分析过程 | 第29-33页 |
2.4.4 影响横向振幅位移的因素 | 第33-36页 |
2.5 有限元仿真结果 | 第36-40页 |
2.5.1 超声振子的谐振频率及模态 | 第36-38页 |
2.5.2 超声振子的振幅及端面节点的运动轨迹 | 第38-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单激励超声椭圆振动滚压振子性能测试 | 第42-48页 |
3.1 超声振子的加工要求 | 第42-43页 |
3.2 超声振子的装配 | 第43页 |
3.3 超声椭圆振动滚压振子的性能测试 | 第43-46页 |
3.3.1 谐振频率测试 | 第43-45页 |
3.3.2 振幅测试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单激励超声椭圆振动滚压实验 | 第48-60页 |
4.1 单激励超声椭圆振动滚压系统 | 第48-51页 |
4.1.1 超声滚压头 | 第48-49页 |
4.1.2 超声滚压夹具 | 第49页 |
4.1.3 超声滚压装置性能测试 | 第49-51页 |
4.2 单激励超声椭圆振动滚压实验 | 第51-59页 |
4.2.1 实验设备 | 第51-52页 |
4.2.2 实验方案 | 第52-53页 |
4.2.3 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4.2.4 表面显微硬度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总结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