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13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3-14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2.2.1 基本信息 | 第14页 |
2.2.2 CRC组纳入排除标准 | 第14页 |
2.2.3 CRA组纳入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2.2.4 HC组纳入排除标准 | 第1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5-21页 |
2.3.1 样本采集与保存 | 第15页 |
2.3.2 DNA提取 | 第15-16页 |
2.3.3 16 SrRNA基因片段扩增 | 第16-17页 |
2.3.4 IlluminaMiSeq测序 | 第17页 |
2.3.5 质量控制与序列拼接 | 第17页 |
2.3.6 OTU聚类分析 | 第17-18页 |
2.3.7 物种注释 | 第18页 |
2.3.8 Venn图分析 | 第18页 |
2.3.9 α多样性分析 | 第18页 |
2.3.10 稀释曲线 | 第18-19页 |
2.3.11 主成分分析 | 第19页 |
2.3.12 β多样性分析 | 第19页 |
2.3.13 主坐标分析 | 第19页 |
2.3.14 样品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19-20页 |
2.3.15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21-42页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第21页 |
3.2 测序数据统计 | 第21-22页 |
3.3 OTU分析 | 第22页 |
3.4 三组样本中菌群Α多样性分析 | 第22-25页 |
3.5 结直肠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比较 | 第25-30页 |
3.5.1 物种注释与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 第25-28页 |
3.5.2 物种丰度多样性与主成分分析 | 第28页 |
3.5.3 样品组间菌群构成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28-30页 |
3.5.4 主坐标分析 | 第30页 |
3.6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健康对照组间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比较 | 第30-35页 |
3.6.1 物种注释与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3.6.2 物种丰度多样性与主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3.6.3 样品组间菌群构成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3.6.4 主坐标分析 | 第34-35页 |
3.7 结直肠腺癌与腺瘤性息肉组间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比较 | 第35-39页 |
3.7.1 物种注释与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3.7.2 物种丰度多样性与主成分分析 | 第37-38页 |
3.7.3 样品组间菌群构成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3.8 结直肠腺癌、腺瘤性息肉与健康对照组间菌群构成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39-4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2-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综述 | 第50-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