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注释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儒家美学思想及其在儒服中的应用 | 第18-48页 |
一、儒家思想的理论初探 | 第18-26页 |
(一) 儒家思想的源起 | 第18-19页 |
(二) 儒家思想的核心 | 第19-21页 |
(三) 儒家思想的本质 | 第21-23页 |
(四) 儒家思想的特点 | 第23-26页 |
二、儒家美学观 | 第26-28页 |
(一) 儒家美学的概念 | 第26页 |
(二) 儒家美学的特征 | 第26-28页 |
三、儒服美学思想的形成 | 第28-35页 |
(一) 孔子——“文”、“质”中庸的理性服饰美学思想 | 第28-31页 |
(二)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服饰美学思想 | 第31-33页 |
(三) 荀子——遵循“礼制”的服饰美学思想 | 第33-35页 |
四、儒服美学思想的特征 | 第35-39页 |
(一) “天人合一”的衣着理念 | 第35-36页 |
(二) “气韵生动”的设计诉求 | 第36-38页 |
(三) “中和统一”的美学追求 | 第38-39页 |
五、儒服的基本款式 | 第39-44页 |
(一) “逢掖之衣” | 第39-42页 |
(二) “章甫之冠” | 第42-43页 |
(三)相关的儒服配饰 | 第43-44页 |
六、小结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8页 |
第二章 儒服美学思想在女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 第48-53页 |
一、女装的概念 | 第48页 |
二、国外服装设计师相关作品分析 | 第48-51页 |
三、国内服装设计师相关作品分析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儒服美学思想在女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第53-58页 |
一、灵感素材分析 | 第53页 |
二、绘制款式图 | 第53-55页 |
三、案例展示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