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出版事业论文--编辑工作论文

《中国新闻周刊》“新论”专栏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0-11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1-13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中国新闻周刊》“新论”栏目产生与发展第15-22页
    第一节 “新论”是《中国新闻周刊》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第15-19页
        一、评论是新闻周刊的旗帜,是时代的需要第15-17页
        二、评论是新闻周刊争夺舆论地位的重要武器第17-19页
    第二节 “新论”栏目的产生与发展第19-22页
        一、初始阶段第19-20页
        二、形成阶段第20页
        三、成熟阶段第20-22页
第三章 :《中国新闻周刊》“新论”内容研究第22-47页
    第一节 《中国新闻周刊》“新论”的主题研究第22-28页
        一、样本选择第22-23页
        二、内容分析第23-26页
        三、《中国新闻周刊》“新论”专栏的主题特征第26-28页
    第二节 “新论”评论专栏的思想性研究第28-39页
        一、对政治改革的思考第29-32页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第32-35页
        三、理性思想第35-37页
        四、追求公平正义第37-39页
    第三节 “新论”评论专栏的文风第39-47页
        一、直言观点,不曲笔隐晦第40-41页
        二、说理透彻,富有知识张力第41-42页
        三、严密的论证逻辑第42-44页
        四、语言庄重严肃第44-47页
第四章 数字化时代新闻周刊评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第47-56页
    第一节 《中国新闻周刊》评论面临的自身内容的问题第47-48页
        一、《中国新闻周刊》周刊属性影响“新论”的传播效力第47-48页
        二、人们对社论的误读以及社论的严肃性影响评论的效果第48页
    第二节 《中国新闻周刊》评论的外部冲击第48-51页
        一、报纸评论的挤压第49-50页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冲击第50-51页
    第三节 《中国新闻周刊》评论在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第51-56页
        一、深化自身优势,开创社论版,做强内容第51-53页
        二、与网络媒体共同打造舆论场第53-54页
        三、充分利用手机等新兴媒介终端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成因分析及其宏观经济变量冲击效应检验
下一篇:我国音乐类电视娱乐节目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