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缩写注释 | 第6-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前言 | 第12-18页 |
| 子痫前期疾病标志物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唐氏三联筛查指标、PIGF及sFlt-1与子痫前期 | 第14-15页 |
| 代谢组学与子痫前期 | 第15-17页 |
| 本论文选题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一部分 中孕期血清学预测子痫前期发病研究探讨 | 第18-3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 1.对象与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页 |
| 2.研究人群的一般状况 | 第19-21页 |
| ·孕妇基本信息 | 第19-20页 |
| ·孕妇孕14-20周间血清学检验指标信息 | 第20页 |
| ·孕妇妊娠结局 | 第20-21页 |
| 3.结果 | 第21-26页 |
| ·ROC曲线分析结果 | 第21-22页 |
| ·逐步回归分析各个参数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 | 第22-23页 |
| ·联合预测分析 | 第23-24页 |
| ·子痫前期组及对照组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24-26页 |
| 4.讨论 | 第26-32页 |
| ·孕妇初诊体重指数与子痫前期 | 第26-27页 |
| ·PIGF与子痫前期 | 第27-29页 |
| ·PIGF、HCG及sFIt-1三者相互关系分析 | 第29-31页 |
| ·AFP与子痫前期 | 第31页 |
| ·初诊血压与子痫前期 | 第31-32页 |
| 5.总结 | 第32-34页 |
| 第二部分 中孕期代谢组学预测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探讨 | 第34-45页 |
| 研究背景 | 第34-35页 |
| 1.材料方法 | 第35-37页 |
| 2.结果 | 第37-43页 |
| · | 第37-40页 |
| ·对照组及发生子痫前期妇女孕14-20周血清-ESI状态下采集到的潜在分子标记物PCA分析 | 第37页 |
| ·-ESI状态下采集的信息PCA下Component 1及Component 2在预测对照组及子痫前期组的贡献 | 第37-39页 |
| ·-ESI状态下采集的信息PCA下,前4个主成分其基本解释了代谢谱变异的贡献 | 第39-40页 |
| ·-ESI状态下采集的信息所获得潜在的有意义的生物标记物 | 第40页 |
| · | 第40-42页 |
| ·对照组及发生子痫前期妇女孕14-20周血清+ESI状态下采集到的潜在分子标记物PCA分析 | 第40页 |
| ·+ESI状态下采集的信息PCA下Component 1及Component 3在预测对照组及子痫前期组的贡献 | 第40-42页 |
| ·+ESI状态下采集的信息PCA下前4个主成分其基本解释了代谢谱变异的贡献 | 第42页 |
| ·+ESI状态下采集的信息所获得潜在的有意义的生物标记物 | 第42页 |
| ·预测子痫前期 | 第42-43页 |
| 3.讨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4页 |
| 附件Ⅰ (综述) 妊娠早中期血清标志物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 第54-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件Ⅱ 研究生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