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1.1 地衣概述 | 第11-14页 |
1.1.1 地衣的概念 | 第11页 |
1.1.2 地衣的形态与构造 | 第11-13页 |
1.1.3 地衣的鉴定与区系研究 | 第13-14页 |
1.2 地衣的生态作用 | 第14-18页 |
1.2.1 土生及石生地衣生态作用 | 第14-17页 |
1.2.2 树生地衣的生态作用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2 方山县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2.3 交口县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2.4 石楼县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2.5 忻州忻府区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7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3.1.1 地衣的解剖结构及化学性质研究 | 第22页 |
3.1.2 地衣对植物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 | 第22页 |
3.1.3 地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22页 |
3.1.4 地衣生长与生境的相互影响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3.2.1 样地设置及生境调查 | 第22-24页 |
3.2.2 地衣的采集 | 第24页 |
3.2.3 地衣鉴定及化学性质检测 | 第24-25页 |
3.2.4 种子出苗试验 | 第25页 |
3.2.5 地衣下层土壤的调查分析 | 第25-26页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6页 |
3.3.1 土壤化学性质 | 第26页 |
3.3.2 种子出苗试验 | 第26页 |
3.4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4 地衣的鉴定及性质研究 | 第27-33页 |
4.1 地衣的形态解剖学结果观察 | 第27-28页 |
4.2 地衣的化学性质研究 | 第28-30页 |
4.3 地衣的分类及描述 | 第30-33页 |
5 地衣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 第33-41页 |
5.1 不同种类的地衣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5.2. 不同类型地衣对种子日出苗进程的影响 | 第34-39页 |
5.2.1 不同生态类型地衣对种子日出苗进程的影响 | 第35-36页 |
5.2.2 不同种类地衣对种子日出苗率及发芽势的影响 | 第36-38页 |
5.2.3 不同种类地衣对种子萌发指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5.3 小结及讨论 | 第39-41页 |
6 地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41-49页 |
6.1 地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41-48页 |
6.1.1 有机质及PH值 | 第41-43页 |
6.1.2 全氮和全磷 | 第43-45页 |
6.1.3 速效磷、速效钾及碱解氮 | 第45-48页 |
6.2 小结及讨论 | 第48-49页 |
7 地衣的分布组成与影响因素 | 第49-56页 |
7.1 土生及石生地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 第50-53页 |
7.1.1 海拔 | 第50页 |
7.1.2 土壤和地形 | 第50-51页 |
7.1.3 干扰 | 第51-52页 |
7.1.4 维管植物结构 | 第52-53页 |
7.1.5 生态梯度 | 第53页 |
7.2 树生地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7.2.1 树生地衣的分布 | 第53-54页 |
7.2.2 树生地衣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54页 |
7.3 小结及讨论 | 第54-56页 |
8 结论 | 第56-58页 |
8.1 结论 | 第56-57页 |
8.2 本文待继续探讨的问题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