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锂金属电池简介 | 第12-15页 |
1.1.1 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1.2 锂金属电池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1.3 锂金属电池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锂金属电池固态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2.1 无机物固态电解质 | 第15-18页 |
1.2.2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 第18-20页 |
1.2.3 复合电解质 | 第20-21页 |
1.3 结构化锂负极及新型电极-电解质界面研究 | 第21-26页 |
1.3.1 结构化锂负极 | 第21-23页 |
1.3.2 新型电解-电解质界面构筑 | 第23-26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4.1 论文选题依据 | 第26页 |
1.4.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的制备及研究 | 第28-50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30页 |
2.2.2 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3 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膜的物性表征 | 第31-32页 |
2.2.4 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膜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2-34页 |
2.3 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膜的物性表征 | 第34-39页 |
2.3.1 SEM表征 | 第34-36页 |
2.3.2 XPS表面分析 | 第36-38页 |
2.3.3 吸液率测试 | 第38-39页 |
2.3.4 接触角测试 | 第39页 |
2.4 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9-47页 |
2.4.1 离子电导率 | 第39-40页 |
2.4.2 界面阻抗 | 第40-42页 |
2.4.3 锂离子迁移数 | 第42-43页 |
2.4.4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3页 |
2.4.5 对称电池稳定性测试 | 第43-44页 |
2.4.6 循环性能测试 | 第44-46页 |
2.4.7 倍率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2.5 总结 | 第47-50页 |
第3章 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中锂离子传输机制的研究 | 第50-58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分子动力学模型构筑 | 第51-52页 |
3.2.1 孔道相模型 | 第51页 |
3.2.2 非孔道相模型 | 第51-52页 |
3.3 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建模分析 | 第52-56页 |
3.3.1 孔道相锂离子的扩散行为 | 第52-55页 |
3.3.2 非孔道相离子的溶剂化现象 | 第55页 |
3.3.3 锂离子在聚乙二醇/氧化铝复合电解质传输机制 | 第55-56页 |
3.4 总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Pt表面修饰的聚丙烯隔膜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 | 第58-72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8页 |
4.2.2 Pt表面修饰的聚丙烯隔膜的制备 | 第58-60页 |
4.2.3 Pt表面修饰的聚丙烯隔膜的物性表征 | 第60页 |
4.2.4 Pt表面修饰的聚丙烯隔膜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60页 |
4.3 Pt表面修饰的聚丙烯隔膜的物性表征 | 第60-62页 |
4.3.1 SEM表征 | 第60-61页 |
4.3.2 机械性能测试 | 第61-62页 |
4.4 Pt表面修饰的聚丙烯隔膜的物性表征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62-70页 |
4.4.1 对称电池稳定性测试 | 第62-65页 |
4.4.2 库伦效率测试 | 第65-66页 |
4.4.3 界面阻抗 | 第66-68页 |
4.4.4 循环性能测试 | 第68页 |
4.4.5 倍率性能测试 | 第68-70页 |
4.5 总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缩略语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